XX同志在XX县民生工作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

2025-09-24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围绕我分管的交通城建领域,和大家作一个交流发言。这段时间以来,通过下基层调研和直接面对群众,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城市建设和交通管理,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是看道路建了多少公里,高楼起了多少栋,还是看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他们的表情是不是舒展,步履是不是从容,对未来是不是充满信心。

今天,我不谈工作成绩,只想结合近期的一些反思和感悟,从一个普通市民的视角,谈谈我在工作中观察到的“痛点”和“堵点”,以及如何更精准、更有人情味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去。

一、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城市品质的“最后一公里”仍需跋涉

过去几年,我们XX县的城市面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宽了,楼高了,公园绿地也多了。这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成绩有目共睹。但当我尝试着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普通市民,一个推着婴儿车的母亲,或是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去重新体验这座城市时,我发现了一些在宏大叙事下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城市品质提升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群众幸福感最直接的来源。

我观察到,一些新建的人行道,走着走着就被一个突兀的电箱、线杆给“腰斩”了,行人不得不绕到非机动车道上,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一些沿街的公共座椅,要么常年被暴晒,要么紧邻着垃圾桶,真正能让人歇歇脚的少之又少。还有,我们很多小区的背街小巷,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虽然主干道灯火通明,但居民回家的最后几百米路,却走得提心吊胆。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反映出我们在城市建设中,规划设计的前瞻性、人性化考量还不够深入,管理维护的精细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我们习惯于从管理者、建设者的角度去思考,画出漂亮的规划图,完成一个个工程节点,却可能忽略了最终使用者——也就是我们老百姓——最真实、最细微的感受。城市建设的初心,是为人服务。如果建成的设施“好看不好用”,甚至“碍事”,那便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对群众期盼的辜负。

二、从“点线分割”到“系统织网”,交通出行的“无感换乘”尚在路上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如果说主干道是主动脉,那么微循环就是毛细血管。当前,我们面临的交通问题,已经不是单纯修路架桥就能完全解决的了。我感到,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现有的“点”和“线”有效串联起来,编织成一张高效、便捷、舒适的交通“网”。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XX同志在XX县民生工作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888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