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筑牢国家政治安全长城

2025-09-24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当前,我国社会政治大局总体稳定,但政治安全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维护政治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绷紧意识形态这根弦,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提高防范和抵御政治风险的能力,牢牢掌握维护政治安全的主动权。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生命线,关系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把我们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提升到新境界,为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用专章部署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并特别强调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深刻揭示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政治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自觉提升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的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

国家安全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多领域、多类型的巨系统,其中政治安全起着根本和核心作用,决定和影响着其他领域的国家安全。

政治安全,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由政权、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为要素组成的政治体系,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以及面对风险和挑战时能够及时有效防范、应对,从而确保国家良好政治秩序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安全涉及国家主权、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稳固,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需求,是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一个国家如果对外不能独立自主,处处受人控制和指挥,对内不能维护政治团结,互相内斗、一盘散沙,就不可能有效维护国家尊严和国家根本利益。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生命线,离开了政治安全,国家安全就无从谈起。

2010年12月,突尼斯多地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大批民众涌上街头,最终迫使时任总统本·阿里下台。所谓“阿拉伯之春”的动荡浪潮随即席卷中东、北非地区10多个国家,多国政权垮台,个中原因非常复杂,政治安全脆弱、极易受到外部势力操纵与颠覆是一个重要因素。今天,“阿拉伯之春”早已变成“阿拉伯之冬”,不但没有带来民众所希望的“民主自由”,反而导致主权割裂、社会失序、经济凋敝、民不聊生。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们,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离开了政治安全,国家安全就无从谈起。

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政治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政治安全,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利益,实现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全攸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在国家安全这一肌体中,政治安全是心脏,心脏停止了跳动,再强壮的肌体也会失去生机。

强调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国家安全治理探索中形成的重要经验,也是有效应对诸多安全风险挑战的必然逻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就处在敌对势力的封锁、遏制之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制度的较量始终未曾停歇。直到现在,各种敌对势力也从来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来没有停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始终企图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警醒全党:“如果哪天在我们眼前发生‘颜色革命那样的复杂局面,我们的干部是不是都能毅然决然站出来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安全这个根本性问题上,我们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思想体系中,明确确立以政治安全为国家安全的根本。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其中作为精髓要义的“五大要素”即包括“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此后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丰富发展过程中,这一表述一直得以沿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十个坚持”,强调“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专章对国家安全作出战略部署,其中更是强调要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将政治安全置于“根本”地位:一方面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基于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继而在国家安全治理层面的理念革新;另一方面是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安全环境变化,更好应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增强政治安全能力的现实需要。

政治安全涉及国家主权、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稳固,这都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需求,是实现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政治安全决定和影响着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等其他各个领域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兴衰存亡。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政治安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胜利的前提和保证,政治制度直接关乎中华民族兴衰成败。我国当前面临的政治安全风险错综复杂,内外交织,必须正确把握大势并且积极应对、从容化解。

坚持党的领导是政治安全的根本保证

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在政治安全所包含的诸多安全要素中,政权安全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具体体现为党的执政安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只有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国家安全工作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就,国家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筑牢国家政治安全长城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883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