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民政重点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全省民政领域相关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上半年工作,精准分析当前形势,聚焦核心任务和关键环节,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刚才,部分县市区的同志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各位分管的同志也对具体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我都同意。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旨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聚焦改革攻坚,在殡葬服务体系重构上展现新作为
殡葬服务是重要的民生事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当前,我市殡葬领域的改革正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实的举措,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推动殡葬事业回归公益属性,满足人民群众“逝有所安”的基本需求。
第一,坚定不移,全面完成殡仪馆“民转公”改革。将殡仪馆由市场化运营转为政府主导的公益服务,是正本清源、回应民声的重大决策。这项工作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迟缓。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市本级的殡仪馆交接工作已在去年取得了关键进展,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的殡葬业务和相关资产已于2024年4月30日正式划转至市属国有企业XX集团下属的XX公司进行运营这为全市的改革树立了标杆。各县市区要加快步伐,参照市级模式,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民转公”的实质性转变。在推进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两个核心环节:
一是资产划转必须规范有序。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划转和处置,程序极其严格,绝不能有半点马虎。各单位必须严格遵循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流程,首先要由单位提出申请,并附上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相关决议文件。在资产清查阶段,必须委托具备相应资产评估资格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评估评估机构的选择要符合资质、业绩和信誉等多重标准。评估报告完成后,需按程序报国资或财政部门核准确认。整个处置过程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要时可通过产权交易机构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的方式进行,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不贱卖。
二是人员安置必须稳妥周到。改革不仅是资产的转移,更是人心的稳定。对于原有的事业编制人员,要严格按照人事管理的政策法规进行安置。可以参考我市其他领域公办机构改革中“到龄退休一批、妥善安置一批”的成功经验,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要保障其编制和待遇,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损。要严格遵循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的操作规程,做好核编、工资审批等衔接工作。对于聘用人员,也要依法依规处理好劳动关系,做到平稳过渡。划转后,原殡葬事业服务中心仍保留部分事业编制,需明确其新的职能定位,确保持续履行好政府赋予的行业监管与服务职责。
第二,持之以恒,深入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民转公”改革为我们引导社会风气、推动殡葬移风易俗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办公营的殡仪服务机构,必须率先垂范,带头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丧葬陋习。要以此次改革为契机,大力倡导和推广节地生态安葬、集体共祭、网络祭扫等现代文明的殡葬方式。要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宣传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的时代新风。要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将移风易俗的要求写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让文明殡葬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要加大对违规土葬、乱埋乱葬等行为的整治力度,标本兼治,久久为功,逐步形成文明、节俭、环保的殡葬新风尚。
二、紧扣智慧赋能,在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养老服务是这项战略中的关键一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机遇,以“智慧养老”为牵引,全面提升我市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能,让老年人享受到更便捷、更精细、更温暖的服务。
第一,巩固提升,做好乡镇敬老院改革“后半篇文章”。前期,我市乡镇敬老院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改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决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想法。下一步的重点是巩固改革成果,提升服务质量,做好“后半篇文章”。要加强对改革后运营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服务标准、安全管理、应急处置等一系列制度体系。要强化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要改善敬老院的设施条件,营造安全、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确保兜底保障功能更加牢固。
第二,全面贯通,用好全省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我省于2024年底正式上线的全省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是全国首个省级统建、五级联动的一体化服务平台,汇集了全省670余万条老年人信息和海量的服务资源。这为我们实现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工具。我们必须把这个平台用足、用好、用出实效。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XX市全市民政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875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