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XX县关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专项行动部署,巩固并深化前期整治工作成效,我乡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聚焦民生痛点、权力运行风险点,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思想武装,校准政治航向
乡党委深刻认识到,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之举。为此,自2025年8月以来,我乡坚持高位推动、思想先行,迅速构建了严密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
其一,集中学习研讨,统一思想认识。乡党委通过召开1次党委会专题会议和2次专项工作部署会,形成了上下贯通、层层压实的工作格局。在党委会层面,班子成员率先垂范,集中学习了《XX同志在全县群腐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同时,会议专题学习了XX省纪委监委公开发布的8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典型案例,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引导班子成员从反面教材中汲取深刻教训,对照检查自身,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其二,周密部署动员,明确责任分工。在覆盖机关全体干部、各村及站所负责人的专项部署会上,乡党委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具体安排。会议逐项传达了上级的工作要求,结合我乡实际,深入剖析了在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监管、惠民政策落实、基层“微权力”运行等方面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为确保整治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我乡建立了“领导牵头、分管负责、专人落实”的责任机制,将各项整治任务分解细化,明确到具体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人,为专项整治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锚定了“方向标”、铺设了“快车道”。
二、创新监督与制度建设双轮驱动,织密权力监督网络
乡党委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的原则,一手抓监督方式创新,强化问题整改闭环;一手抓制度体系建设,着力从源头防范风险,构建起覆盖基层权力运行全链条的“防护网”与“防火墙”。
(一)深化闭环监督,提升整改实效
为破解基层监督难题,我乡着力构建“领导靠前督、基层实时报”的上下联动监督体系。一方面,强化领导干部的“一线监督”角色。乡党政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对前期排查及新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动态问效。针对尚未完成的整改事项,全面推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制推进”工作法,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时限、标准和责任人,完成一项、销号一项。截至目前,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已成功销号整改问题15个。另一方面,压实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前哨”职责。乡纪委定期组织对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其在村级事务决策、财务管理、项目实施等方面的监督职责与权限。要求其规范监督检查工作,定期汇总监督情况,及时上报监督工作记录,确保基层监督不虚化、不弱化。这一良性互动机制,有效打通了基层监督的“最后一公里”,使监督触角延伸至最末梢。
(二)聚焦关键环节,健全长效制度
乡党委深刻认识到,制度建设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治本之策。以“以案促改、标本兼治”为导向,聚焦基层权力运行中人、财、物、事等关键环节,开展了一轮系统性的制度“废改立”工作,核心在于管好“钱、章、物”三个关键要素。
首先,修订《XX乡政府财务管理制度》,核心是管住“钱袋子”。虽然修订后的制度细则全文有待进一步的标准化文本发布,但其修订重点明确指向了规范资金审批程序与强化核算监管。新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各类支出的审批权限与流程,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并根据金额大小设定分级审批流程,明确经办、审核、审批等各环节人员责任,确保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循。同时,加强了对项目资金、专项补贴等大额资金的集体决策与公开公示要求,提升财务透明度。
其次,健全《XX乡政府印章管理制度》,核心是管住“公章”。鉴于印章在基层权力运行中的关键作用,新制度着重强化了印章的集中统一管理。明确规定乡政府及下属单位公章由专人保管,建立严格的印章使用审批与登记流程。任何文件、合同、证明的用印,均需履行书面申请、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审批的程序,并在用印登记簿上详细记录用印事由、时间、批准人及经办人,实现了印章使用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从物理上杜绝了“萝卜章”和权力滥用风险。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XX乡关于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情况报告(精品)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8474.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