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教育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分析当前我市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真抓实干,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XX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刚才,市教育局、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XX区和XX集团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汇报,讲得都很好,既总结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体现了大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在服务发展大局中把握教育事业的时代方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紧扣教育强市建设主题主线,持续加大投入,深化综合改革,推动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我市教育综合实力稳步迈入全省前列。
回顾近几年的工作,全市教育战线攻坚克难、奋发有为,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一是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大。我们坚持把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近四年来,全市累计新建中小学校24所,新增学位超过7万个,推动6所民办学校成功转型为公办学校,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占比提升至96.4%。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有效缓解了“入学难”问题,优化了教育布局,让更多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好学。二是教育投入保障坚实有力。市级财政始终坚持“两个只增不减”,确保教育经费优先保障、足额拨付。根据2025年发布的统计公报,2024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达到71.18亿元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这种持续稳定的投入,为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待遇、推动教育改革提供了坚强后盾。三是教育质量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全市教育系统聚焦内涵发展,基础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科技创新、体艺竞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均走在全省前列。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我市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成功获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共同体,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市5.96万名教职员工的辛勤汗水,也承载着79.4万名在校学生的成长希望,值得我们充分肯定。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育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对标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标人民群众对“好教育”的期盼,我市教育事业依然面临严峻挑战。第一,优质均衡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尚未完全根除,而部分乡村学校又面临生源流失、资源闲置的困境。如何通过集团化办学等模式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共享起来,是必须破解的难题。第二,服务发展的契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市正处于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我们的教育体系,特别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培养模式上,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衔接还不够紧密,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仍需拓展。第三,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需要持续激发。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些长期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如教师评价机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校办学自主权等,仍是制约教育活力的瓶颈。如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第四,应对变局的前瞻性谋划亟待加强。我们必须精准把握城乡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科学预测学龄人口的增减变化,提前规划、适度超前配置教育资源,特别是城区高中学校的布局,避免出现“急建急用”的被动局面。
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提高站位深化认识,以系统性思维领航教育事业的正确方向
办好XX的教育,首先要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人民属性,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XX市全市教育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825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