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普惠化生产数智化场景多样化——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2025-09-16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的新领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今天,人工智能日益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千行百业赋能,为千家万户造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催生文化生产与消费新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创造多元的文化体验……人工智能为我国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我们要科学把握技术工具与文化价值之间的关系,紧紧抓住数智化浪潮赋予文化创新创造的战略机遇,为文化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把握创意普惠化趋势,提升文化供给效能。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创造的主体。人工智能能够拓展人们的认识和实践边界,推动人们更好表达对主客观世界的感知。比如,借助AI绘图工具,只需输入简单的提示词并选择目标图像风格,就能创作作品;通过AI音乐创作工具,能让非专业音乐人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人工智能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创造的大众化,让人们以更加平等、开放的姿态参与到文化创新创造中,共同塑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

从创意普惠化角度看,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完善文化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充分发掘文化数据资源的重要战略价值,将公共文化数据采集、加工、挖掘与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畴,为文化数据资源的转化共享提供支撑,努力建成分布合理、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文化大数据体系,推动实现文化数据资源的综合转化与合理应用。

不断优化改进算法模型,利用算法引擎适度分析用户行为特征与审美偏好,实现文化资源的精准匹配与场景化激活,努力规避出现“信息茧房”、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问题,呵护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让更多创作者享受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便利。

加强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在合理确定网络平台在安全管理方面责任的基础上,加强分级分类监管,加强对有关风险的动态分析,强化对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的系统性保护,更好促进网络平台对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效防范化解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文化创新创造过程中带来的各类安全风险。

加快生产数智化发展,驱动文化生产跃迁。人工智能技术从效率和质量两个维度为文化创新创造赋能,将“数字构建”转化为“数智生产”,带来了内容创作范式的转变。一方面,人工智能通过辅助内容制作与编辑,有效缩减文化内容创作的成本与周期,让创作者更聚焦于选题、创意、思考和策划等“高门槛”关键问题,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介入内容生产的方式并非简单的工具替代,而是以其独特的算法逻辑和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对文化内容进行解读与重构,为创作者提供更多元的视角与灵感,为文化内容的创新与质量把控提供有力支持。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创意普惠化生产数智化场景多样化——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764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