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5-09-16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支撑和行动指南,对促进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工智能重构就业格局,催生就业新动能与新挑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我国就业领域既面临总量压力,也存在结构性矛盾。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农民工就业规模仍接近3亿人,就业压力长期存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迅速扩大,其权益保障诉求愈发凸显。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与深化应用,既可能对传统岗位产生替代效应,加剧就业市场调整,也能催生大量新岗位、新职业,激发就业新动能,促进就业提质扩容。具体表现为:

(一)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就业结构优化升级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就业机会和薪酬水平产生差异化影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各产业,常规性、重复性的低技能岗位将被取代,而技术含量高、创新导向明显的高技能岗位需求快速增长。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报告,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供求比例达1∶10。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等岗位招聘需求呈高速增长态势,体现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就业领域带来的巨大机遇。

(二)人工智能催生就业新形态,推动劳动方式深刻转型

《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智能代理等创新型工作形态,体现了人工智能在就业市场创造新机遇的导向。近年来,平台就业、灵活就业、远程协作、数字劳动等新就业形态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迅猛发展,吸纳了大量因传统岗位转型而面临就业挑战的劳动者。其中,智能代理作为人工智能催生的新型工作形态之一,正逐渐显现出广阔前景。所谓“智能代理”,是指劳动者应用自身知识和技能,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出可独立执行部分任务的数字工具或系统,即一种人机协同的智能化分工形式。劳动者通过构建智能代理来替代自己完成某些特定工作,如数字人直播、智能写作助手、自动客户响应等,形成“数字分身”的新型劳动方式。这类形态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和工作灵活性,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时间与空间对劳动的限制。总体来看,在人工智能赋能下,劳动形式不再受制于具体空间、设备和组织模式,人机协同与远程工作模式逐渐普遍,就业的灵活性、智能化程度和自主性大幅提升,劳动场景与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革。

(三)人工智能提升高危岗位安全与效率,提高就业质量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以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充分就业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763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