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实现从技术突破向全要素赋能的关键跃升。作为继“互联网+”之后国家推动技术革命和产业融合的又一战略部署,《意见》立足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庞大、应用场景丰富三大核心优势,构建“创新带应用、应用促创新”的螺旋式发展范式,加速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全链重构、深向耦合,全面激发产业变革新动能、培育智能经济新范式,为抢占全球智能化竞争制高点锻造关键支点,构筑新质生产力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深刻认识“人工智能+”的丰富内涵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进入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既是对“互联网+”十年积淀的继承深化,更是面向全球智能化竞争新格局的主动突围,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从技术工具升级为重构生产要素、重塑产业范式、重组价值链条的核心引擎,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智能基座。
(一)从发展历程看,我国正经历从“互联网+”向“人工智能+”的战略跃升。自2015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实施以来,我国通过十年深耕“互联网+”行动,为“人工智能+”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9.7%,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覆盖41个工业大类的“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7万个,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超457万家,构建了全球最丰富的应用场景库。如果说“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通过打破信息孤岛,提升速度和效率,带来的是“量变”;那么“人工智能+”的本质则是“赋能”,通过应用渗透让机器具备自主分析和决策能力,引发各行业范式革命,带来的是“质变”。从“互联网+”向“人工智能+”转变,既是把握发展机遇的历史选择,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路径。
(二)从作用机理看,推进“人工智能+”是生产力革命与生产关系调适的辩证统一过程。在国家战略层面推动“人工智能+”,不仅是对人工智能技术制高点展开的系统性布局,更是对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方位谋划。从生产力维度来看,“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算法优化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重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有效降低传统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约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从生产关系的维度来看,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的过程中,需同步构建适配智能化转型的制度体系与治理框架,防范技术应用加剧发展不平衡风险,确保创新红利惠及全民。因此,在国家战略层面推动“人工智能+”是应对技术经济范式迭代的必然选择,也是通过智能技术的普及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策略。
(三)从赋能成效看,“人工智能+”的“+”是深度融合、范式变革和转型重塑的三重体现。人工智能技术与现有产业体系的深度融合,应用规模和广度前所未有,撬动传统行业的隐性价值,在存量市场中激活更大增量空间。进一步地,随着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深入和对复杂问题处理能力的持续提升,传统依赖经验决策的模式将被突破,驱动生物制造、材料研发等范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更深层次地,通过对传统发展路径的解构与重构,人工智能将推动产业形态、社会治理模式向智能化新形态跃迁。与此同时,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带来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更多的新工种和新职业将被创造出来。这种转型重塑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将深刻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引领人类社会迈向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未来。
二、《意见》创新性提出了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国家战略正式进入以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为核心的新阶段。其最大创新在于探索出了一条既引领时代前沿,又充分立足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着力破解落地瓶颈,着力重塑发展动能,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贡献兼具中国特色和时代价值的新范式。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以“人工智能+”开启中国特色智能化发展新篇章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7633.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