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围绕贯彻实施新修订《统计法》、防治统计造假展开集中研讨,这对于提升统计工作质量、维护统计公信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统计数据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的重要依据。新修订的《统计法》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统计工作、防治统计造假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下面,我就统计造假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统计造假,结合新修订《统计法》,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深刻认识统计造假的严重危害
统计造假看似只是数据上的虚假,但实际上它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对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误导决策,阻碍经济健康发展
统计数据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准确的统计数据能够帮助政府全面、客观地了解经济运行状况,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然而,一旦统计数据被造假,就会使政府对经济形势产生误判,导致政策制定出现偏差。例如,如果虚报GDP数据,可能会让政府误以为经济形势过热,从而采取紧缩性的经济政策,抑制投资和消费,这对于经济的正常发展会造成不必要的阻碍;反之,如果瞒报经济数据,政府可能会在经济已经面临下行压力时,未能及时出台有效的刺激政策,错失经济调整的最佳时机,使经济陷入更深的困境。
(二)损害政府公信力,破坏社会信任基础
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执政的重要基础,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体现。统计造假会让公众对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产生质疑,进而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能力产生怀疑。当公众发现统计数据存在虚假成分时,会认为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不够诚实和透明,这将严重损害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长此以往,会破坏社会的信任基础,导致公众对政府的政策和措施产生抵触情绪,增加政府推行各项工作的难度,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例如,在一些涉及民生的统计数据上造假,如居民收入、物价指数等,会让民众觉得自己的实际感受与官方数据不符,从而对政府产生不满和不信任,引发社会矛盾。
(三)扭曲市场信号,扰乱市场秩序
在市场经济中,统计数据是企业和投资者做出决策的重要参考。准确的统计数据能够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优化资源配置;也能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然而,统计造假会扭曲市场信号,使企业和投资者无法获得真实的市场信息。例如,虚假的行业统计数据可能会误导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产能过剩,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让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增加投资风险,扰乱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
(四)破坏统计生态,影响统计事业发展
统计造假会对统计行业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它会使统计工作失去其应有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让统计人员的辛勤劳动成果付诸东流。当统计造假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时,会在统计系统内部形成一种不良风气,影响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降低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此外,统计造假还会影响统计学科的发展,因为虚假的数据无法为学术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阻碍了统计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与进步。
二、新修订《统计法》为防治统计造假提供有力保障
新修订的《统计法》针对统计造假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法律制度,加大了惩处力度,为防治统计造假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武器。
(一)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追究
新修订的《统计法》进一步明确了统计工作中各责任主体的责任,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统计调查对象,统计人员等。对于统计造假行为,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还要追究相关领导人员的责任。这一规定强化了各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使他们不敢轻易触碰统计造假的红线。例如,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不得自行修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否则将依法给予处分。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贯彻实施新修订《统计法》,坚决防治统计造假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6212.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