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青年人才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既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必要举措,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破解现实短板的必然选择。
坚持“量”与“质”并举,着力集聚发展急需青年人才。人才引进,贵在供需匹配。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顶层设计,做到因地制宜、“靶向”引才。紧扣产业链条精准引才。依托新能源、新料、海洋渔业、全域旅游等区域优势产业基础发展需要和发展短板引进人才,以产聚才、以才促产,在“延链、补链、强链”方面下功夫,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匹配产业需求有效招才。精准摸排产业需求和人才需求,绘制青年产业人才“热力图”,实现人才招引“按图索骥”。主动对接北京、上海和苏南等地区,利用城市推介会等契机,宣传人才、产业政策,吸引一批质态好、体量大、带动力强的人才项目。量身定制扶持政策速聚才。聚焦青年人才工作、生活需求,制定“山海英才”青年人才专项措施,拿出万元专项资金,在青年人才最关心的创新资助、生活补助、住房保障等方面提档升级,用“真金白银”奖补,增强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坚持“成长”与“成才”共推,着力搭建人才发展广阔平台。“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将青年人才“扶上马”后,还要通过精准“滴灌”“送一程”,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华、成就事业搭建广阔舞台。突出“定制化”培训。根据青年人才样性、层次性特点,开展系统化和个性化培养,既注重党性教育和爱国情怀的培养,又围绕发展趋势、科技创新、岗位实际开展专业培训,让青年人才如雨后春笋竞相成长、脱颖而出。突出“实战化”实践。青年人才不是在温室中培养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摔打和锻炼成长的。强科创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人才发展平台建设,积极为青年人才搭台子、铺路子。探索青年干部人才实践锻炼机制,实施企业人才和机关干部“挂职锻炼”“上挂下派”培育计划,给人才压担子、让人才经风雨、促人才长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