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以下简称“中共一大纪念馆”),在基本陈列《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部分,摆放着一个特别的展柜,里面陈列有两本封面颜色不同的小册子,它们就是陈望道翻译的最早的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
淡红色封面的那本,是1920年8月出版的初版本,封面正中央印着水红色的马克思半身坐像,全册共56页,首印仅1000册。由于当时排版的疏忽,错将标题“共产党宣言”印成了“共党产宣言”。1920年9月,《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印刷第二版,标题的错误被更正,封面改为蓝色。前后两版《共产党宣言》的印刷与传播,在当时的革命青年和知识分子中产生强烈反响,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伟大的起点:点亮马克思主义信仰之火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英国伦敦以德文单行本形式首次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917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了世界。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期间,他在进步青年中开展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在图书馆大量扩充马克思主义书籍,包括外文本的马克思主义原著,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推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其中摘译和引用了《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大部分内容。只可惜,当时《共产党宣言》的通篇译文一直阙如。因此,陈独秀提出,应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尽快翻译出来,“这已是社会之急需,时代之召唤”。于是,将《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一部完整的中译本,成了当时进步知识分子的迫切愿望。
历史的选择: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部纲领性文献,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和深刻,要将其通篇译成准确完整、通俗易懂的中文,并不容易。这需要翻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而且要精通外文,还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文学素养,就连恩格斯都说:“翻译《宣言》是异常困难的。”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首个完整中译本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194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