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中心组学习研讨发言提纲
区委书记中心组学习研讨发言提纲
反复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博大精深的真理光芒照亮了灵魂深处。感受尤为深切的是该卷在前三卷基础上,进一步凸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门设立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专章,并整体贯穿于其他篇章。通过联系贯通学,通过字字句句悟,深刻感受到了“人民领袖为人民”的伟大情怀,为我们党、我们的人民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的英明领袖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一、始终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奋斗目标”
真情源自真爱,初心发自肺腑。习近平总书记还在梁家河插队当知青的时候就积淀了深厚的民本情怀,后来在主政一方的历程中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根本追求。党的十八大上他当选为党的总书记,在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响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领袖的民本情怀充分彰显。之后,他反复强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好的日子”“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并告诫全党“无论面临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在重大新冠疫情来临之际,他第一时间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国范围内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疾病救治,救治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这一指导思想,不仅让我国的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新的成绩,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人民生命健康,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为人民的生活、就业提供坚实保障。在风险与挑战面前,中国经济顶住压力,走出一条修复曲线,伴随这种“韧实力”而生的,是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自豪,现在的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生活得有尊严,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奋斗目标,根本出发点是他坚定的人民立场。他深刻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告诫全党“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而言,没有比忘记初心使命、脱离群大的危险”,要“始终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坚持“站在最大数劳动人民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为此,他亲自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使全党受到一次全面深刻的洗礼。为了好地实现初心使命,党的十九大以来,他审时度势,立足新时代新特征,召全党全国人民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亲自指挥调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人民群最为感念的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展开了8年的脱贫攻坚战,使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扶贫路上,攻坚克难,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发展为了人民”的施政理念,极大地发展和维护了广大人民群的根本利益。
三、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正是基于坚定的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他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做好事,为人民群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彰显出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民群经济、政治、化、社会、生态明各方面利益的发展与提升;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平惠及全体人民;全面依法治国,从法治高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让平正义如阳光普照;全面从严治党,使我们党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充分的利益和发展。他以最长远的战略眼光、最坚强的历史担当和最深厚的人民情怀,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把人民群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全国人民对此感受深切,无不对我们党、我们的领袖充满感激。
四、始终把人民的心声“记在心里”
人民利益至上,才能真正把人民的心声“记在心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做到了“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他明确指出:“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每到群家中,常会问一问,还有什么困难,父老乡亲的话我都记在心里。”他总是强调“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的立场上,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群的意见和要求”。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做人民的勤务员。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特困户家中看粮食够不够吃;在甘肃定西专程到工程地,强调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在宁夏银川召开座谈会并强调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过去十年,中国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筑牢了民生底线,保障标准也逐步提升。对“小家大事”心心念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施政理念。23年至222年,年全国“两会”,他53次参组团审议讨论,听取约4位代表委员发言;为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他7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为了“精准脱贫”,他走遍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次调研扶贫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凡是群的呼声,大到生命安危,小到柴米油盐,都始终放在“心中脑中”。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共性问题,到“居民服务‘一卡通’”“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具体问题,一项项、一件件摆到他的案头,列入中央重要会议议程,项项件件得到有效解决,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断获得新的提升。
五、始终为了人民做到“无我”状态
真正把人民的心声“记在心里”,才能真正为了人民做到“无我”。2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意大利议长菲科的提问时坚定地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