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上一轮改革的经验成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挑战,全面部署新一轮改革工作。这既是一次回顾总结会,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攻坚克难的动员部署会。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事关每一个家庭的期盼,事关*未来的百年大计,意义重大,责任在肩。
自2022年我县启动首轮“县管校聘”改革以来,全县上下,特别是教育战线的同志们,以巨大的勇气和担当,迎难而上,推动改革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我们成功打破了教师“单位人”的身份壁垒,让全县2413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从“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真正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县域统筹。三年来,已有超过300名教师通过竞聘实现了跨校流动,有效盘活了人力资源。过去长期存在的初中教师超编、小学教师缺编的结构性矛盾得到了根本性扭转,一批优秀的初中教师充实到小学教学一线。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以往的薄弱学科师资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改革的成效不仅体现在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上,更体现在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中。根据最新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反馈,我县在德育、科学、劳动等多个监测学科中均获得了“优秀”的评价等级,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指标持续向好。一些偏远乡镇的学校,教师数量从改革前的寥寥数人,增加到现在的十余人,实现了从“开不了课”到“开得好课”的历史性跨越。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们今天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改革之路的信心和决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还不够顺畅,政策合力有待加强;少数学校在改革中存在“等、靠、要”思想,自主权用得不好、主体责任扛得不牢;部分教师对改革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存在一定的思想顾虑和职业倦怠;与改革相配套的激励保障、考核评价、退出机制等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是我们新一轮改革必须攻克的堡垒,也是我们推动教育事业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必须跨越的关口。做好新一轮“县管校聘”改革,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确保改革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