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在今天的中心组学习会上,结合近期的学习内容,与各位领导和同事交流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这些思想高屋建瓴、内涵深邃,为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天,我想以一名党群工作者的视角,结合近期全党上下都在深刻剖析的X省X市统计造假这一典型案例,围绕“以自我革命精神,从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谈三个方面不成熟的看法,主要是自我剖析和反思,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深刻领悟:党的自我革命与作风建设的内在逻辑与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淬炼出的制胜法宝。我个人的理解是,党的自我革命,本质上就是一种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政治勇气和行动自觉。它要求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不断检视自身、修正错误、超越自我,从而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那么,这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应该从何处着手?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作风建设。作风,看似是个人行为、工作习惯,但实际上,它是我们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党性和党风的外在表现。人民群众认识我们党,往往就是从身边党员干部的作风开始的。作风正,则人心齐、事业兴;作风不正,则人心散、事业衰。因此,抓作风建设,就是抓住了自我革命的“牛鼻子”,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切入点。
将自我革命与作风建设紧密联系,其重大意义至少体现在三个层面:
首先,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生命线。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其根源都在于脱离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当我们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去整治作风顽疾时,实际上就是在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每一次作风的改进,都是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都是在巩固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对于我们电力企业而言,这个“群众”就是我们的广大职工,就是我们服务的千家万户,就是与我们合作的各个单位。我们的工作作风,直接决定了职工的凝聚力、用户的满意度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度。
其次,这是我们党应对内外风险挑战的“压舱石”。当前,我们面临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我们公司同样如此,既要应对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惊涛骇浪,又要面对确保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的时代重任。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越需要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能打硬仗的队伍。以自我革命的精神锤炼作风,就是要剔除队伍中的“疲、软、懒、散”等不良风气,锻造出“忠诚、干净、担当”的铁军,确保在任何风险挑战面前都能站得稳、顶得住、打得赢。
最后,这是净化政治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好不好,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作风。好的作风如同清新的空气,能够滋养正气、激励担当;坏的作风则像政治雾霾,会腐蚀干部、阻碍发展。从作风入手进行自我革命,就是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风气成为主流。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为我们公司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最坚强的政治和作风保障。
二、深刻警醒:X市统计造假案背后的作风之弊与政绩之殇
前段时间,X省X市发生的统计造假案件,情节之严重、影响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根据公开通报,该市X区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关键经济数据上长期、系统性地造假,29家工业企业产值和15个项目投资数据被严重虚报。从区委书记、区长,到市统计、发改、工信等部门的多名领导干部,乃至原分管的省领导,都因此受到了严肃的党纪国法惩处。
这起案件,表面看是数字失真问题,但深挖其根源,却是一场由作风腐化导致的政治生态灾难。它为我们敲响了三记沉重的警钟:
第一记警钟:扭曲的政绩观是作风败坏的“总病根”。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造假?根子就在于“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错误政绩观。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所谓的“排名”、为了个人升迁的“面子”,置党性原则、统计法规于不顾,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包装”数据、“美化”报表上。这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作风,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它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终只会制造虚假繁荣的泡沫,掩盖真实矛盾和问题,给地方长远发展埋下巨大隐患。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市场化电力建设竞争性企业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的研讨发言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059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