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社区的党员同志们:
今天,来到我们某某社区,与在座的各位党员同志一起交流学习,感到非常亲切。作为社区党支部的挂钩联系领导,我一直关注着社区的发展变化,也深知大家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辛苦和不易。这次党课,既是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的具体行动,也是和大家一起,围绕如何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服务好我们的乡亲,进行一次思想上的交流、认识上的提升和工作上的探讨。
我们这次党课的主题,聚焦一个核心: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把某某社区打造成一个“党风正、政风强、民风好”的“好地方”。围绕这个目标,我想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以及我们某某县、特别是某某社区的实际,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深学细悟、知行合一,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化风成俗
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一面旗帜,是改变中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第一刀”。它看似是约束领导干部的,但其精神实质和要求,与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特别是直接面对群众的基层党员干部息息相关。作风连着民心,基层干部的作风,就是党在群众心中最直接的印象。
(一)深刻认识八项规定的极端重要性:这不是“上面的事”,而是关乎基层治理根基的“自家事”。
从政治高度看:八项规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率先垂范、刀刃向内提出的铁规矩。坚决贯彻执行八项规定精神,就是对党忠诚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基层是党的执政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我们社区干部、党员,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果在作风上打了折扣、搞了变通,甚至出现“四风”问题,损害的不仅是个人形象,更是党的威信,动摇的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这绝非危言耸听。
从现实需求看:我们某某社区,正处于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发展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治理,还是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哪一项工作都需要过硬的作风来保障。想一想:
如果干部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整天忙于开会、填表、迎检,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田间地头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如果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对群众诉求推三阻四、冷硬横推,群众的心气怎么能顺?社区的凝聚力从何谈起?
如果沾染了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甚至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群众怎么会信任我们?乡村振兴的合力如何形成?
从群众期盼看:老百姓最朴实,也最讲实际。他们评价干部、评价党组织,最直接的标准就是:干部办事公不公?对待群众亲不亲?自身要求严不严?有没有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就是要解决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落实好八项规定精神,就是回应群众期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最有效途径。
(二)精准把握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的实践要求:管住“小微权力”,防治“微腐败”。
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的体现,绝不是要求有多高深,关键在“实”、在“细”、在“常”。结合我们农村基层实际,特别是《规定》的要求,我重点强调几个方面,大家要时时对照、常常警醒:
在履职用权上:
集体“三资”管理(资金、资产、资源):这是基层腐败的“重灾区”和风险高发区。我们社区有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村组账目是否按时公开?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全面、易懂?集体土地、山林、鱼塘、房屋等资源的发包、租赁、处置,程序是否规范透明?有没有“人情承包”、“暗箱操作”?集体资金的收支是否严格审批?有没有白条抵库、坐收坐支、公款私存?这些都是红线,碰不得!《规定》对此有明确的禁止性条款。
惠农政策落实:低保五保、危房改造、耕地地力补贴、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救灾救济款物等,都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吃饭钱”。在申请、审核、发放环节,是否存在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克扣索要?是否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有没有“苍蝇式”腐败?这是高压线,触不得!
民生工程推进:社区里的道路硬化、水利设施、环境整治、文化广场等项目,是花国家的钱、办群众的事。在工程立项、招投标、施工监管、验收结算等环节,是否存在违规干预、收受好处?工程质量是否过硬?资金使用是否合规?有没有变成“豆腐渣”工程、“关系”工程?这是底线,守不住就会出事!
在工作作风上: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社区一级,要坚决杜绝“文山会海”的变异(比如不必要的微信群通知轰炸、过度留痕)。要把精力用在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上。下组入户是“身入”更要“心入”,不能“打卡式”走访。对待群众要热情耐心,杜绝“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调查研究要真找问题、听真话,不能走马观花、搞“经典路线”。
严禁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社区经费有限,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用在刀刃上。严禁用集体资金大吃大喝、违规接待;严禁组织或参与用公款支付的旅游、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严禁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严禁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借机敛财;严禁使用或长期借用管理服务对象的钱款、车辆等。这些看似小事,在群众眼里都是大事,都是败坏风气、损害形象的“毒瘤”。
在个人行为上:
严格遵守《规定》各项要求:《规定》就是为我们农村基层干部量身定制的行为规范。大家要认真学习,逐条对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公、为群众服务,绝不能用来谋取任何私利!
(三)以案为鉴、警钟长鸣:让纪律规矩刻印在心。
刚才提到的一些风险点,并非空穴来风。在我们某某县,甚至在周边地区,都发生过一些令人痛心的案例,教训极其深刻:
案例一(集体资金管理失控):某村小组长,利用职务便利,长期将集体土地租金收入不入账,挪用于个人开支和赌博,累计达数十万元,最终锒铛入狱,给集体造成巨大损失,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
案例二(惠农补贴“跑冒滴漏”):某社区干部,在负责低保审核时,违规将不符合条件的亲属纳入低保范围,挤占了真正困难群众的资源,被群众举报查处,受到党纪国法严惩。
案例三(工程领域“猫腻”):某村在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时,负责人收受承包商好处,默许其偷工减料,导致工程刚完工不久就出现质量问题,不仅浪费了资金,更耽误了农时,群众怨声载道。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县长在挂钩党支部联系点某某社区讲授专题党课的讲稿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917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