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应邀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作报告。首先,我代表全国政协和王沪宁主席,向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有关方面长期以来对全国政协及办公厅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座各位老师和学员致以崇高敬意。根据中央组织部对报告选题的要求和本期中青班课程安排,我今天向大家汇报交流的题目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扎实推动新征程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的伟大创造。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作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国旗、国歌、纪年4个重要决议,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民政协制度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人民政协的职能随之有所变化,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而是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关心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毛泽东同志亲自担任第一届全国政协主席和第二、三、四届名誉主席,周恩来同志担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第二、三、四届主席,邓小平同志担任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担任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同志担任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除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外,还有一大批德高望重、善于做统战工作的同志担任全国政协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加强对人民政协的领导,首次召开中央政协工作会议及其他一系列重要会议,出台一系列制度文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政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出席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70周年和75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每年出席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全国政协党组工作汇报;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出席全国政协全体会议开、闭幕会,看望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与委员共商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政协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用“十个坚持”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即: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坚持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十个坚持”深刻总结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特点规律,深刻分析人民政协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时代方位,深刻阐明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工作原则、职责使命、实践要求,科学回答了人民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体现了70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实现了党的人民政协理论的系统集成和创新发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
下面,我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谈三个方面认识和体会。
一、坚持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10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人民昂首阔步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党的领导制度具有统领地位,其他一切制度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健全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1948年4月30日,党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正确主张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热烈响应。同年5月5日,旅港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李济深、何香凝等各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联合发出《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的通电》,认为中共“五一”号召“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随着解放战争顺利推进,各界民主人士纷纷北上,汇聚解放区。1949年1月22日,抵达解放区的各界民主人士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表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后,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公开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既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人民政协75年来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的历史。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人民政协,也没有今天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生动局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越是坚强有力,人民政协的民主团结就越是广泛有效,人民政协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优势作用就越能充分彰显。新时代以来,人民政协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的合奏中形成和声,决不能荒腔走板、变味走调”;强调“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具体的,要落实在行动上”。十四届全国政协牢牢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始终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上保持高度一致,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保持高度一致,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保持高度一致,把坚持党的领导全面、系统、整体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实际成效上。一是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制定全国政协党组、机关党组向党中央请示报告事项清单,列出8个方面请示事项和12个方面报告事项,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2024年全国政协党组、机关党组共向党中央请示10项、报告26项。二是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制度和督查机制。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中央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制定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工作的重要批示和党中央印发的关于政协工作重要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三是制定全国政协党组关于建立健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常态长效机制的意见,对传达学习、建立台账、压实责任、督查督办、报告反馈等作出规定,形成工作闭环。通过一系列举措,确保政协履职始终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政协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政协性质定位事关人民政协事业的方向和使命,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准确把握政协性质定位,是落实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是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023年新修订的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70周年和75周年大会上都对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作出重要论述,强调“人民政协要在依照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自身各项工作和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强调“人民政协要坚持性质定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十四届全国政协深刻认识人民政协制度和人民政协组织的鲜明政治属性,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范围内开展工作,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提供制度化平台,做到履职尽责不越位、不缺位、努力到位。制定全国政协年度协商计划报请党中央批准后实施。召开全国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等重要会议前均报请党中央批准,会后及时向党中央报告会议综合情况。全国政协党组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中央重要会议、重要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情况及时向党中央报告。
——全面加强政协党的建设,健全落实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推进政协机关建设”;强调“健全落实中国共产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从组织体系看,全国政协党建工作责任主体包括政协党组、机关党组、专门委员会分党组、机关基层党组织。全国政协党组是党中央批准在全国政协设立的领导机构,肩负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机关党组是由党中央批准在全国政协机关设立的领导机构,必须服从党中央的领导,同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接受全国政协党组的领导。专门委员会分党组是党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中设立的领导机构,在全国政协党组领导下工作,向全国政协党组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全国政协机关党组的指导。地方政协组织接受同级党委领导,上下级政协之间是指导关系,而不是领导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2018年中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推进政协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作出全面部署,这也是人民政协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政协党建工作的文件。十四届全国政协党组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制定全国政协党的建设工作规划(2024—2027年)、全国政协党组关于健全政协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实施意见;定期听取机关党组和专门委员会分党组工作情况汇报;2024年首次部署对10个专门委员会分党组开展全覆盖政治巡视;落实党员委员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专门委员会分党组成员组织关系转入政协相应党组织,推动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厉行节约、精文简会。特别是以开展党中央部署的集中学习教育为契机,全面加强政协党的各项建设,推动政协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在政协牢固树立起来。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全国政协党组梳理10方面问题、提出69项整改举措,机关党组梳理39个问题、制定174项整改举措,逐项整改整治,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效。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中,对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各项规定,深入检视查摆和整改在纪律教育、从严执纪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推进从严管党治党走深走实。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对照《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问题清单》和《隐形变异的作风问题清单》,广泛征求意见,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形成查摆问题清单和集中整治台账,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二、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党校2025年xx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906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