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清晨,我再次巡查了盘龙江。河畔的晨雾中,新生的水杉林郁郁葱葱,白鹭在浅滩处觅食,几位晨练的市民向我感慨:“这水,真的清了不少。”这一幅人水和谐的图景,正是全市上下勠力同心、落实河湖长制、攻坚防汛备汛的生动缩影。但汛期当前,我们绝不能有丝毫松懈。今天召开全市总河长暨防汛备汛调度会议,就是要总结成绩、直面问题、压实责任、部署任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扛起守护春城水安全、水生态的政治担当。
一、回顾总结,河湖长治与防汛备汛在攻坚克难中取得阶段性成效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河湖长制为总抓手,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与防汛减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河湖长制在深化履职中迈向“有能有效”新阶段
(二)防汛备汛在闻“汛”而动中筑牢安全防线
面对今年严峻复杂的汛期形势,全市上下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
二、正视问题,深刻认识当前河湖保护治理与防汛减灾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对标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优美水环境和安全水保障的期盼,我市的工作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
(一)河湖长制纵深推进的瓶颈亟待突破
责任压实力度不均衡:部分基层河长(尤其是三级河长)存在履职“上热下冷”现象。有的巡河流于形式,“打卡式”巡河,对问题视而不见或上报不及时;有的协调能力弱,面对跨部门、跨区域问题存在畏难情绪,主动协调解决复杂问题的担当不足。数字城管平台反映的数据显示,部分社区级河长信息上报率低且不规范。
历史顽疾攻坚难度大:城市建成区雨污混排问题涉及老城区管网改造和“六小行业”整治,系统解决需时较长,进度滞后于群众期待;部分区域船屋清理、沿河违规搭建养殖等历史遗留问题仍未根治,存在反弹风险;农业面源污染(特别是抚仙湖、滇池流域)对水质改善的制约效应依然突出。
长效管理机制待完善:河湖管理保护跨区域协调机制不够顺畅高效;智慧化、精细化监管手段应用有待深化;部分河段“一河一策”方案精准性、操作性有待提升;社会力量参与河湖管护的广度和深度仍需拓展。
(二)防汛减灾体系仍存薄弱环节风险突出
极端天气应对能力面临考验: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局地突发短时强降雨、极端暴雨事件频发增强,远超现有部分排水防涝工程设计标准,城市内涝风险(如春雨路白沙路口等易涝点)依然突出。山洪灾害点多面广,预警到户到人“最后一公里”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需持续提升。
基础设施短板依然明显:部分小型水库、塘坝存在病险隐患;城区部分排水管网老旧、标准偏低、承载能力不足;部分河道行洪瓶颈尚未完全消除;山区防洪排涝能力相对薄弱。
应急处突能力有待加强:部分基层单位应急预案的实操性、针对性有待检验;抢险救援队伍专业化水平和装备现代化程度需进一步提升;部门间、军地间协同响应机制在极端复杂条件下的磨合度需通过实战演练持续优化。物资储备的布局合理性、更新及时性、调配高效性需持续关注。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扛牢治水兴水政治责任筑牢防汛保安坚固防线——在某某市总河长暨防汛备汛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8380.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