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审计“利剑”之锋砺作风“护航”之志——参加市政府警示教育会议暨市长专题党课心得体会(某某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2025-07-14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以审计“利剑”之锋砺作风“护航”之志——参加市政府警示教育会议暨市长专题党课心得体会(某某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昨日,参加了市政府警示教育会议,认真聆听了某某市长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作风护航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题所作的专题党课,并观看了警示教育片,深受触动、深受教育、深受警醒。某某市长的党课,站位高远、思想深邃、语重心长、切中肯綮,既是一次深刻的政治教育和党性锤炼,也是一次严肃的作风整训和行动动员,为全市政府系统深化作风建设、护航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划出了重点、压实了责任。警示教育片中那些触目惊心的案例,犹如一记记重锤敲打在心上,发人深省。作为审计战线上的一名“老兵”,结合审计机关的职责使命和某某审计工作实际,谈几点深刻的心得体会。

一、深悟党课精髓,校准审计“政治标尺”:以绝对忠诚铸就作风之魂

某某市长开宗明义强调,要深刻领悟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大意义,把握历史方位与时代使命,增强“三个自觉”。这首先要求我们审计机关必须把牢政治方向,把对党绝对忠诚融入审计血脉。

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两个维护”是最高政治原则。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党中央的“铁规矩”,其贯彻执行情况直接检验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担当。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在推动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上肩负着特殊而重要的使命。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审计监督不是单纯的经济技术活,而是严肃的政治任务。每一次审计,都是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情况的“透视”;每一项审计建议,都是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某某落地生根的“助推器”。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处理审计发现的问题,确保审计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在审计项目安排上,要优先聚焦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政策落实情况;在审计内容上,要高度关注“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津补贴发放、办公用房、公务用车、项目建设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审计评价上,要把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重要标尺。

审计监督是保障政令畅通的“清道夫”,作风顽疾是阻碍发展的“绊脚石”。某某市长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当前影响政府执行力和群众满意度的最大顽疾。审计监督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揭示和反映这些作风问题在经济运行中的具体表现和深层次原因。比如,通过预算执行审计,可以发现“文山会海”背后隐藏的财政资金浪费;通过专项资金审计,可以揭露“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造成的损失;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可以评价领导干部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问题;通过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可以检验政策落实是否存在“中梗阻”、“打折扣”。我们要充分发挥审计专业性强、触角广泛、反应快速的优势,紧盯不落实的事,严查不落实的人,精准揭示作风问题背后的管理漏洞、制度缺陷和廉政风险,为市委市政府整治作风顽疾提供精准靶向和有力依据。近期,我们在某专项资金审计中,就发现了因前期论证不充分、作风不扎实导致项目进展严重滞后、资金沉淀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整改建议,促进了作风转变和工作落实。

审计干部是作风建设的“排头兵”,必须自身硬气才有监督底气。“打铁必须自身硬”。审计机关作为监督者,在作风建设上必须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警示教育片中那些倒在“四风”问题上的干部,无不是从思想滑坡、作风失守开始的。审计干部手握监督权,长期处于反腐倡廉一线,面临的诱惑和考验更为直接。如果我们自身作风不过硬,甚至出现“灯下黑”,不仅会严重损害审计公信力,更会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因此,必须把加强审计机关自身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要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教育引导全体审计干部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严格遵守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八不准”工作纪律,从小事小节做起,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和“围猎”,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市审计局党组将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全过程,努力锻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审计铁军,以自身的清正廉洁确保审计监督的权威高效。

二、聚焦主责主业,磨砺审计“锋利剑刃”:以精准监督祛除作风之弊

某某市长要求,要汲取智慧力量与实践启示,对标找差,精准补短。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尖兵”,必须聚焦主责主业,将审计“利剑”精准指向作风问题的“病灶”,在推动“学查改”一体贯通中展现审计担当。

精准“画像”,深挖作风问题“经济病灶”。审计监督的核心价值在于揭示问题、预警风险。我们要将揭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财经纪律的行为作为审计的重要任务,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聚焦“钱袋子”,严查奢靡享乐。紧盯“三公”经费、会议培训费、差旅费、津补贴发放等支出,运用大数据分析、现场核查等手段,精准识别超标准接待、违规发放福利、公款旅游、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等问题。重点关注“不吃公款吃老板”、收送电子红包、快递礼品等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在经济活动中的蛛丝马迹。例如,在近期开展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我们通过比对分析报销凭证和消费记录,精准发现了某单位以虚列会议费方式套取资金用于违规吃喝的问题线索,已按规定移送处理。

聚焦“项目库”,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审计监督。在项目立项阶段,关注可行性研究是否充分、论证是否科学,是否存在“拍脑袋决策”、搞“形象工程”问题;在项目实施阶段,关注招投标是否规范、工程管理是否到位、资金拨付是否合规,是否存在层层转包、偷工减料、虚报工程量等造成损失浪费问题;在项目竣工阶段,关注绩效目标是否实现,是否存在“半拉子”工程、“豆腐渣”工程。揭示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导致的项目论证不实、管理混乱、效益低下甚至重大损失浪费问题。去年在对某县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审计中,我们就揭示了因前期勘察设计不深入、后期监管不到位,导致部分工程不达标、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促进了项目管理责任的压实。

聚焦“关键岗”,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不仅要关注经济决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更要关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履行作风建设责任情况。重点揭示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谋取私利、违规干预工程项目、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占用公共资源等问题。将审计监督的触角延伸至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推动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强化“治已病、防未病”,推动问题整改“清仓见底”。审计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促进规范。某某市长强调要坚持靶向施策与常抓不懈,在“改”字上下功夫。审计机关必须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

压实整改责任。对审计发现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财经纪律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时限和整改要求。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相关考核,对整改不力、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的,严肃追责问责。推动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参考。

深化源头治理。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深入分析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作风问题及其背后的制度性漏洞、机制性缺陷,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单位完善公务接待、会议培训、差旅报销、津补贴发放、项目管理、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内控制度,扎紧制度笼子。例如,针对审计发现的公务用车管理不规范问题,我们推动市财政局修订完善了相关管理办法,加强了信息化监管。

提升审计建议“含金量”。审计建议要具体、可操作、能落地,避免空泛。要紧密结合某某实际,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如西渭融合、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优化、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堵塞漏洞、防范风险、提升效能的建议,助力将作风建设的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去年,我们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在涉企政策落实和涉企收费审计调查中提出的建议,被市政府采纳并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完善和清费减负措施的落实。

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审计监督“穿透力”。面对作风问题隐形变异的新特点,审计技术方法必须与时俱进: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以审计“利剑”之锋砺作风“护航”之志——参加市政府警示教育会议暨市长专题党课心得体会(某某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790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