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委2024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2024年,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始终将意识形态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性和有效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总结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新型工作局面。一是县委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意识形态问题。今年共召开12次常委会会议,深入分析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及时引导对重大事件、重要信息和社情民意的苗头性问题。二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并颁布了《县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县委书记为首要责任人,积极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负责阵地建设、导向把控以及队伍的培养管理;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协调并指导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其他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负责各自分管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通过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协同工作局面。三是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责任制、领导班子目标管理,以及县委巡察的关键内容。今年在3轮巡察中,对15个乡镇和10个县直部门进行了意识形态专项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务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位。
(二)深化理论武装,形成思想新共识。一是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推进理论学习的深入开展。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今年共组织集中学习15次,围绕党的XX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举办专题研讨8次。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授课、观看专题片和实地调研等多样化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实效。二是加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成立了由党校教师、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模范人物等组成的县委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开展针对性宣讲。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宣讲活动50场次,受众超过5000人次。同时,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家书屋等平台,广泛开展“微宣讲”“百姓宣讲”等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三是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利用“学习强国”APP、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开展自主学习。目前,全县“学习强国”APP注册人数达8000人,活跃度保持在85%以上,位居全市前列。
(三)壮大主流舆论,营造和谐发展氛围。一是提升新闻宣传质量,围绕县委、县政府重点任务,精心组织主题宣传活动。今年,在中央、省、市主流媒体上刊发稿件180篇,其中在国家级媒体20篇,省级媒体60篇,市级媒体100篇。尤其是在乡村振兴、项目推进、民生改善等领域,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报道,充分展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和新亮点,显著提升我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促进融媒体建设,整合县内媒体资源,建成包括“报、台、网、微、端”在内的一体化融媒体中心。通过优化采编流程、推动内容创新、加强技术融合,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融媒体中心各平台发布信息3000条,总阅读量达150万次,粉丝量增长20%。另外,积极开展直播带货、线上问政等活动,拓宽服务群众的渠道,增强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三是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与处置,建立24小时值班监控制度,运用舆情监测系统,对重点网站、论坛、社交媒体等进行实时监测。今年监测各类舆情信息5000条,其中重大舆情100条。针对舆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分析研判,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舆论走向,维护社会稳定。
(四)加强阵地管理,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一是强化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管理,严格执行审批备案制度。对各类讲座、论坛、研讨会等活动,做到“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确保活动内容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今年审批各类活动500场次,无违规现象。二是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深入开展“四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联合统战、民宗等部门,定期开展宗教活动场所检查,防范境外宗教渗透,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三是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领导,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15次,提升思政课教师水平。
(五)培育主流价值观,弘扬文明新风尚。一是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公益广告、主题演讲、道德模范评选等多种形式,推动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县城主要街道、公园、广场设置公益广告150块,在公交车、出租车上张贴公益广告300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抬头可见、举足即观。二是深化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和学习活动。今年评选出县级道德模范50名、身边好人100名,推荐市级道德模范20名、身边好人30名。通过道德模范事迹报告会、“好人榜”等形式,广宣先进事迹,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三是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标准,实现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全覆盖。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场次,参与志愿者4000人次,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通过志愿服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文明实践常态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