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安全缓冲区为环境减负增容

2024-12-22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让生态安全缓冲区为环境减负增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生态安全缓冲区作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一项环境治理政策创新,是指生态空间中具有消纳、降解和净化环境污染,抵御、缓解和降低生态影响的过渡地带,具有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稳定生态等功能。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尾水质量低、农业污染大、城市环境差等生态问题,大力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生物多样性水平,为环境减负,为生态增容,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

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的现实需要

生态安全缓冲区通过有效利用沟渠、池塘、湿地等区域生态环境资源,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能力削减污染负荷,对扩大生态环境容量,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禀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为流域减污,为水源增质。通过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恢复水生态系统,提高水环境容量。一是降低主要流域入江口处水源污染物浓度,提升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在各流域交汇口建设缓冲区,能够实现对小流域汇集的面源污染实施生态拦截与净化,削减入河污染负荷,增加河水入湖前的滞留时间,提升流域整体水质。二是缓解河湖生态空间被挤压的困局,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生态空间在一定程度受到挤压,林地、湖滨岸线被果业开发、围湖造田、围垦养殖等挤占。加之大型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直接与城乡空间接壤,缓冲带建设较为滞后。因此,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不仅能够优化修复国土空间,而且还能加强景观功能,提升自然环境水平。

为企业减压,为双碳增速。通过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减少企业在绿色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成本压力,增加人工湿地面积,优化绿碳供给。一是减轻企业技术减排压力,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当前形势下,随着减排工作不断推进,企业技术减排空间被持续压缩,减排成本不断增高。通过在工业园区附近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打造人工湿地,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能力削减污染负荷,能使企业工业废水处理成本降低50%60%,充分缓解企业减排资金压力。二是强化生态固碳与降碳能力,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生态安全缓冲区内栽种的多种植物、藻类和细菌,能够有效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加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扩大绿碳面积,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为碧水减损,为净土增肥。通过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修复、净化已经被污染的山、水、林、田、土,构建人工和自然双重生态屏障。一是将尾水再次净化,提升水污染防治能力。2023年全国城市生活污水平均集中收集率为73.63%,个别城市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不到一半,大量生活污水与雨水混流进入河流,影响水质。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不仅能够将尾水再次净化,而且还对激素、抗生素、化妆品残留物等新兴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净化能力。二是修复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我国矿产资源采掘面大、历史悠久,但长期重开采、轻修复,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历史欠账多。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历史遗留矿山35万处,其中已治理恢复的仅占30%,矿山生态修复任务艰巨。在矿区周围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利用植物修复技术使矿山复绿,不仅耗费小、不另外产生污染物,而且还能够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以及活性,修复土壤受损的团粒结构,恢复矿山景观。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让生态安全缓冲区为环境减负增容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8072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