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点亮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光

2024-12-06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文化创意:点亮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光

农村空间是国土空间的重要地理形态,现代农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主体力量之一,乡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不是城市发展道路的简单重复,而是可持续发展路径下的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不是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而是新乡土主义视角下的乡村生态振兴;不是传统社会秩序的极端解构,而是文化创意赋能下的乡村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

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的现代性选择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可持续发展目标是联合国于2015年通过的全球性发展议程,旨在到2030年在全球消除贫困、保护地球资源、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和未来,实现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对那些包括贫困、不平等、气候变化、环境退化、繁荣以及和平与正义有关挑战的全球议题的回应,试图彻底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难题,使其转向一条生机勃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第三世界国家贫困加剧、逆全球化、地区冲突、气候情况不断恶化和国际难民问题等全球性危机不断升级的压力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处在一个严峻的关键时期。如今,距离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完成时间已然过半,但50%以上的目标进展甚微或一般,30%的目标停滞不前或出现倒退。即便如此,可持续发展依然是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2024年6月28日,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呼吁:需要大量投资和有效的伙伴关系来推动粮食、能源、社会保护、数字连接等领域的关键转型。

受资源有限、人口外流、交通不便、生产方式单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乡村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环境建设方面遭遇不同程度的发展困境,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在本质上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乡村振兴。

乡村可持续发展是对乡村高质量生活品质的追求,注重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的平衡发展,着力构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乡村可持续发展注重物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村落整体营造,积极营造有机、自然、生态、绿色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方式。乡村可持续发展注重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社区综合治理,努力形成村民参与、开放包容的社会治理格局。乡村可持续发展是以村民为主体,以城乡资源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城乡价值共生为路径,协调守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和旅乡人等多元发展力量,积极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融合的乡村发展机制。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组成部分,关注乡村文化资源、重建乡村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以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地方感资源:乡村振兴的开发性对象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文化创意:点亮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光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7820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