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情景答辩题目
1、 学生林森, 喜欢下象棋, 在六年级下学期初经常利用课间十分钟与同桌在楚河汉界上厮杀。 由于课间休息时间短, 如此这般必将分散上课的注意力。 多次看到这种现象后, 作为班主任该怎样做?
答题要点: (一) 理论支撑: 有自己的爱好是积极向上的一面; 但学生的主要精力应用在学习上, 应让爱好促进学习(二) 方法措施: 1、 赞赏其特长, 因势利导, 以一方面的兴趣带动学习、 活动等其它方面的提高。 2、 与之谈心, 指出其
不足, 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三) 有较好效果, 有启发性。
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深刻的论断:“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 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 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已的尊严感。” 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题要点: (一) 理论支撑: 尊重是教书育人的起点, 能唤起学生的自尊和信心
(二) 方法措施: 1、 赞赏其特长, 因势利导, 以一方面的兴趣带动学习、 活动等其它方面的提高。 2、 宽容其不足, 在不断激励和赏识中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三) 有较好效果, 有启发性。
3、 邓旭同学是在本学期才转入新班的, 由于家庭环境特殊, 父亲和母亲外出打工, 经常转学, 导致学习成绩不好, 纪律涣散。 刚来时, 他上课无精打采, 要么搞小动作, 要么影响别人学习, 提不起一点学习兴趣; 下课追逐打闹, 喜欢动手动脚; 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 作为班主任你该如何转化邓旭同学。
答题要点: (一) 理论支撑: 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二) 方法措施: 1、 找他心平气和的谈话, 让他承认自己的不足, 下定改正错误的决心。 2、 为他确定小目标, 根据目标完成情况适时表扬, 不断激发他的上进心。 3、 做好家访工作, 形成教育的合力(三) 有较好效果, 有启发性。
4、 请结合工作实际, 谈谈你对“教育局提出的特别要关注后 1/3 的学生” 的理解。
答题要点: (一) 理论支撑: 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全面育人、 全员育人” 的宗旨。(二) 方法措施: 能够结合实际, 举事例阐述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三)
有较好效果, 有启发性。
5、 班主任李老师为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 制定了班规, 其中对随地吐痰做了明确要求, 在教室吐一口痰, 罚款 1 元, 作为班费。 请对班主任李老师的做法给予评价。
答题要点: (一) 理论支撑: 违反义务教育法。 免费性是义务教育法特点之一。
(二) 方法措施: 能够结合实际, 举事例阐述这一做法的弊端。(三) 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6、 班主任张老师为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 当学生犯错误时, 立刻通知家长来校, 向家长诉说学生的种种不足, 让家长与自己一起教育学生。 请对张老师的做法给予评价。
答题要点: (一) 理论支撑: 教师应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
异, 因材施教。 动辄叫家长, 不利于对学生的正面引导, 容易使孩子自尊心受挫。
(二) 方法措施: 能够结合实际, 举事例阐述这一做法的危害性。(三) 有启发
性和教育效果。
7、 五年级王红同学星期日在同学家玩, 很晚未回家。 王红的父亲很着急, 向王红的几个同学打听, 都说不知道王红的去向。 王红的父亲无奈打通了班主任蔡老师的电话, 报告了这一情况。 蔡老师也说不知道王红的去向, 并且批评王红的父亲没有履行好家长的职责, 之后挂掉电话。蔡老师对这件事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试做分析。
答题要点:(一) 理论支撑: 教师在校内和校外都有教育和管理学生的义务。(二)方法措施: 能够结合实际, 举事例阐述这一做法的危害性。(三) 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8、 六年级班主任王老师星期日遇见了本班学生张鹏的母亲, 张鹏的母亲告诉王老师张鹏被几个小伙伴拉去上网吧了, 请求张老师管管这些孩子, 张老师为难的说: “我们老师没有权利管网吧, 等明天上学我在找王鹏做做他的工作, 让他远离网吧。” 张老师对这件事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 试做分析。
答题要点: (一) 理论支撑: 拒绝未成年人上营业性网吧, 使其远离网吧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张老师确认张鹏确实与小伙伴上网吧了, 应及向与工商、文化部门报告, 查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二) 方法措施: 能够结合实际,举事例阐述这一做法的危害性。(三) 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9、 李桦同学家庭贫苦, 个别同学向她炫耀吃穿, 使她产生担忧、 自卑等心理问题, 她向班主任求助。 作为班主任你将怎样应对这一问题。
答题要点: (一) 理论支撑: 告诉李桦同学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不必太在意。
(二) 方法措施: 第一、 增强自信心, 找到闪光点; 第二、 转变认知, 对自身、
对自己家庭的正确认识。 学会感恩。 淡化对家庭因素的担忧。 第三、 与家长沟通,
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第四、 组织班会。 主题: “我们都是一样的” 或“如何对
待挫折与贫穷”。 (三) 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10、 陈明学习刻苦, 早来晚走, 想尽快地提高成绩, 但现实与理想总有差距,
每次考试都不遂人愿, 造成陈明心理的重大负担, 几次向班主任表示“走不出考
试的阴影”。 如果你是班主任, 该怎样帮助陈明走出阴影。
答题要点: (一) 理论支撑: 告诉陈明同学谁都有过失败, 失败后的心理反应是
正常的, 不必太在意。(二) 方法措施: 第一、 转变认知和评价, 不要以考试作
为唯一的评价, 应对自身有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第二、 增强自信心, 找到闪光点。
第三、 与家长沟通, 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三) 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11、 李娜同学是单亲家庭, 与母亲相依为命, 有一段时间她感到十分孤独, 总觉
得缺乏爱! 不论是在家庭、 学校还是同学之间都缺乏爱的温暖。 如果你是班主任,
该怎样帮助李娜走出困境。
答题要点: (一) 理论支撑: 告诉李娜同学爱无处不在, 人间处处有温暖, 贵在
发现, 贵在感受。(二) 方法措施: 第一、 通过主题班会或集体活动, 让其参与
到同学之中, 以积极的心态与同学相处, 有一颗宽容的心和感恩的心。 第二、 增
强自信心, 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快乐的生活和学习。 第三、 与家长沟通, 营造积
极向上的氛围。 (三) 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12、 王莹同学父母体质不好, 家庭条件差, 因此她有自卑感, 很少与同学交往。
但有一段时间她却在班内追求穿着的时髦, 衣服买了一件又一件。 父母向班主任
刘老师诉说了这一苦衷, 让刘老师教育王莹学会勤俭, 不要爱慕虚荣。 假如你是
刘老师, 你将怎么处理这件事?
答题要点: (一) 理论支撑: 王莹存在的是心理问题, 不是品质问题。 穿时髦的
衣服是为了让老师同学注意她, 重视她(二) 方法措施: 能够结合实际, 举事例
阐述这一做法。 (三) 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13、 王卓同学很顽皮, 经常给同学起外号, 闹的同学之间很不融洽, 作为班主任,
你将怎样阻止这一行为, 建设好和谐班集体。
答题要点:(一) 理论支撑: 让他认识到给人起外号是不文明的表现。(二) 方法
措施: 第一、 通过主题班会或集体活动, 让其参与到同学之中, 以积极的心态与
4 / 11
同学相处, 有一颗宽容的心和感恩的心。 第二、 开展“我与同学比文明” 演讲、
讲故事、 手抄报评比活动, 在活动中增强自律意识和关爱他人意识。 第三、 开展
“我与同学结对子” 实践活动, 让同学互相监督、 互相帮助、 互相激励。(三)
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14、 有些同学反感班主任家访, 认为老师家访就是向家长告自己的状, 作为班主
任你将怎样纠正学生的这一认识误区。
答题要点: (一) 理论支撑: 学校、 家庭、 社会三位一体才能收到较好的育人效
果。(二) 方法措施: 第一、 通过班会告诉同学们, 家访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表
现, 发现学生在学校没有表现出来的优点和潜质, 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 第二、
邀请家长到学校, 与学生一起听课, 一起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学校、 家庭是不可
分割的。(三) 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15、 班主任甄老师患了感冒, 但他照常上班, 为了增强育人效果, 她抓住“有病”
这一教育契机, 实施了教育的创新。 请推想甄老师是如何抓住“有病” 这一教育
契机的?
答题要点: (一) 理论支撑: 教育契机无处不在, 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 因势利
导, 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二) 方法措施: 第一、 抓住“有病” 这一教育契机,
引导学生关爱他人, 学会感恩。 第二、 抓住“有病” 这一教育契机, 锻炼学生自
我管理能力。(三) 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16、 四年级的李强同学由于父母溺爱, 在家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从来不干家务。
但在学校他像换了一个人, 班级卫生抢着干, 还报名参加竞争生活委这一职务,
部分同学对李强校内校外不一致的做法表示反感。 作为班主任你将如何做好对李
强和其他同学的教育工作?
答题要点: (一) 理论支撑: 要善于抓住闪光点, 因势利导, 取得良好的育人效
果。(二) 方法措施: 第一、 开展“多关注别人的闪光点” 主题班会, 教育学生
放大同学的亮点, 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第二、 找李强同学谈心, 引导他校内校外
一致, 表里如一,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三) 有启发性和教育效果。
17. 我校有明文规定, 进入校门后不得骑车, 但就是有一部分同学依旧我行
我素。 如果你的学生有这样的情况, 你将如何处理?
答题要点:
5 / 11
理论支撑: 培养学生育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这
种不安全行为既包含着对自己、 对人生命安全漠视的心理, 又包含了不守规矩的
习惯。
方法措施: ①召开主题班会, 加强学生对生命脆弱性认识, 强行安全意识;
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规矩、 规范对增进个人与社会和谐的积极意义。 ②私下谈心,
帮助这样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鼓励其改变。 ③自我检查, 是否在平时缺乏
养成教育。
专家提问:
安全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它涉及范围广泛, 且不同的季
节又有不同的要求, 所以政教处便会经常发通知提醒。 对此, 不少班主任表示出
了反感情绪, 你是如何看待安全教育工作。
答题要点:
推已及人, 如果我们能将学生的安全视为自己孩子的安全, 我们便会少一点
反感情绪, 如果我们能做到爱生如子, 那么, 我们便会在关心学生发展的同时关
心孩子的安全。
18: 我校有明文规定, 上学期间要统一着装, 但就是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完全
遵守。 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的? 如果你的班级存在这样的现象, 你会如何处
理?
答题要点:
理论支撑: 这既是养成教育出了问题导致学生缺乏规矩; 也是学生不能正确
认识个人与集体、 社会关系所导致的结果。 毫无疑问, 这部分学生是有个性的,
有个性本身不是坏事, 但当一个人在彰显自己个性的时候不断地与集体、 社会发
生冲突时, 教师就有必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了。 这就恰恰是对
孩子进行人生教育的最好契机。
方法措施:
1. 就个人与社会关系召开主题班会, 帮助学生增进对个性、规矩的辩证认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强化养成教育, 培养良好的习惯; 发挥示范作用, 注意自
己平时的言行;3. 个别谈心, 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关注。
专家提问:
在中学阶段, 逆反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你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的?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班主任技能大赛情景答辩题目(汇总)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72355.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