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举国之力托起蘑菇云

2024-11-02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举国之力托起蘑菇云

60年前的10月16日,随着西北大漠腾空而起的巨大蘑菇云,它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铸就了核盾牌。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鲜明体现。

新中国刚刚成立,新生政权就受到西方有核国家的多次核讹诈、核威胁。为打破核垄断、抵制核讹诈、应对核威胁,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毅然作出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通过了代号为02的核武器研制计划。他讲: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开始起步并向前发展。随着中苏两党关系出现分歧,苏共中央于1959年6月20日致电中共中央,决定暂缓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为了牢记这个日子,党中央把原子弹工程代号定名596,决心要造出争气弹。1960年6月,中苏关系彻底破裂,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与中国的全部经济合作项目协议,撤走全部援华专家。这年七八月,党中央在北戴河召开工作会议,毛泽东提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会议确定了埋头苦干,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奋勇前进的发展方针。党中央不信邪、不怕压、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气魄,极大振奋了全体科技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现在来看,党中央重点突出尖端技术发展,是一项很有远见、很有胆识的战略决策。邓小平讲,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改变新中国命运的交响乐,也是数十万人合奏的辉煌乐曲。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导机构,逐步形成大力协同、集智攻关进行大科研的局面。

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4个部分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次,十几位饥肠辘辘的年轻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计算了一个月,结果却与苏联专家给的数据大相径庭。朱光亚、程开甲、彭桓武、郭永怀又和科研人员三班倒连续干了3个月,进行了3次计算,数据还是不对。一直到第8次、第9次计算,结果还是照旧!最后,周光召经过反复审核,以他深厚的理论功底一锤定音:苏联的数据是错误的,中国人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九次计算历时半年,终于摸清了原子弹爆炸过程的物理规律。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举国之力托起蘑菇云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7232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