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2024-11-02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2015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古人讲,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一语出自汉代刘安的《淮南子·原道训》,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知守其门。故穷无穷,极无极,照物而不眩,响应而不乏。这句话的本义为,万物的生存发展各自有着具体特性,百事的出现也都有着具体根据,却都知晓保存自己生存的本源、根本才是关键。正因如此,才能够探究、穷尽无穷无尽的事物,观照万物而不会感到晕眩,响应万物的号召而不会感到困倦。其能如此的根本就在于守其根

《说文解字·木部》云:根,木株也。从木,艮声。”“的本义是植物长在地下的部分。在古文中,所指代的就是那些被砍掉树干的木橛子,在现代汉语中,就指树根。在古汉语中之义即为树木的根,《说文解字》指出:木下曰本。《国语·晋语一》中也说: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古今合义,出现了根本一词。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次出现这种根本的表述。《广雅·释诂一》中的根,始也,《韩非子·解老》中的者,书之所谓柢也,《后汉书·宋弘传》中的盖志士仁人所为根心者也,陈亮《与彭子寿祭酒》中有然病之生也,有根有柢,这些语句的出现充分证明着守其根的重要性,无论万物产生何种变化,都要复归其根、守住根本,如此才是实现长久发展的核心。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浮沉中之所以能够始终屹立不倒、焕发生机,其核心就在于能够守其根。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贯穿中华伦理的发展中,不仅是处世之本,也是为人之根。

守其根就要守作为一种基本的行为规范,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本身是指果仁,正是果仁赋予了植物生机,促使其不断成长。与此相应,在人类道德规范中的基本含义也就是一种生机,这种生机于人自身来说,能够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孟子·尽心下》就说,仁者,人也。将这种生机推扩至人类社会之间,就表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一种各方都得到发展的和谐状态。进一步将这种生机推至自然之间,就会出现鸟兽昆虫莫不爱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这样的仁爱之心指导下,生态关怀方能实现。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7216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