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型社区养老问题的对策研究报告

2024-10-23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型社区养老问题的对策研究报告

0.引言

近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在我国总人口中的占比提高,因此对社区老年人养老与护理提出新的标准。老年人受年龄增长因素影响,身体机能不断下降,无法实现自我照顾,并且老年人普遍伴有各种慢性基础病,因此养老与护理问题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焦点,加强医养结合型社区养老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老龄化基本概述

老龄化指的是人口生育率下降及人均寿命延长使得总人口受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长而造成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增长的现象。老龄化的含义,一方面是指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在总人口中占比增加;另一方面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因为我国和其他国家在老年人年龄划分标准上有所不同,对老龄化率以及老龄化社会发展使用的界定标准也会存在差别。我国老龄化的定义标准在年龄超过xx周岁的老人,而发达国家关于老龄化定义标准则是年龄超过xx周岁的老人。

结合老人身体情况,一般将其划分为可以自理的老年与需要护理的老人。可以自理的老人群体,其身体健康,具备良好的行动能力,心智健全,可以自我照顾,对独立生活有着强烈的意愿。需要护理的老人群体则以失能、失智的老人为主,不具备照顾自己的能力。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点如下:第一,老年人中低龄老人数量比较多,正处于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的阶段,预计在2025年将会达到峰值。第二,低龄、空巢老年人数量增多,我国年龄超过xx周岁的老人将近有xx%的为失能或者半失能。

2.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

2.1居家养老模式

中国养老强调的是“养儿防老”,通常会把家庭作为重点,在子女、亲属的陪同下养老,家庭养老能够满足老人基本生活需求,与家庭成员实时交流,让老人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满足。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子女因为工作、生活等因素影响,承受的压力比较大,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将会受到一定冲击。

2.2社区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是指在社区的帮助下建立和优化对应的养老设施,通过安排养老机构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形成一套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给社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上的帮助和护理,服务模式以上门服务、日常护理为主。社区养老能够给社区内老人提供临时且专业的养老服务,为现代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提供帮助,让部分家庭养老服务逐渐社会化,促进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但是社区养老模式偏重于生活方面的照顾,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无法为失能或者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型社区养老问题的对策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6978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