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智能时代无人作战的“矛与盾”

2024-09-28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集群智能时代无人作战的“矛与盾”

在最近的几场战争和武装冲突中,无人智能装备开始大放异彩,逐渐成为现代战场不可或缺的主力装备,不只是各种无人机,无人艇、无人车、机器狗等新型智能无人装备及其配套的机载武器和情报指挥控制系统都开始出现在战争中。毫不夸张地说,智能化无人战争正在迅速到来。

深刻认识无人化战争的技术背景

深刻认识无人智能作战的发展趋势,绕不开集群智能技术。Small(小型)、Safe(安全)、Smart(智能)、Speed(迅捷)和Swarm(集群)合称当前无人机技术发展的5S趋势。数量庞大的无人智能装备如果能够在战场上实现自主作战,形成的不对称军事优势无疑是巨大的。

集群智能技术,是源于对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群集行为的研究。上世纪五十年代,法国科学家在研究白蚁的筑巢行为时发现,这些高达数米、覆盖面积数百平方米、内部结构分工复杂的白蚁蚁巢,竟然是由上百万只白蚁在没有统一的规划、指挥下通过独立个体劳动协同建造的。自此,集群生物的这种去中心化的大协作行为机制被命名为共识主动性。此后,生物学家们在南美洲雨林研究阿塔切叶蚁和行军蚁的战争行为时进一步发现,诸如阿塔切叶蚁,其工蚁有着差异巨大的多个不同的体型,在对行军蚁的战争中,这些体型不同的工蚁会根据各自体型采取不同的战场行为。体型最大的工蚁会根据地形,在行军蚁的行军路线侧翼紧密连接设立防线,挤压行军蚁行动路线,对于进攻的行军蚁,他们会利用体型优势,用大颚将其从队伍中分离,转移到身后。稍小一些的大型工蚁,则在防线之后,接过这些行军蚁,迅速将其肢解。普通的工蚁,封闭蚁巢多余的洞口和已被攻陷的蚁道,向安全区转移蚁后和蚁卵等。双方的战斗可以持续数小时甚至更长,并根据战斗的进展更换战术。而这些战术行动全部是在没有指挥和规划的情况下,由每一只蚂蚁根据自己的本能和周围获取的各种信息(主要来源是蚂蚁的信息素)自发行动的。

共识主动性这种集群行为机制在对生物集群的研究中被发现和证实,立刻引起了一些军事学家和人工智能研究者的兴趣。因为这些无智能生物通过大量个体基于共识主动性的共同行动,表现出集体智能化行为的机制,可能正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原始的智能形成机制。如果将这种行为机制应用于现代战争,人类就不用冒诸多科幻片中表现的那种将军事智能赋予机器却最终被机器智能所取代的风险,而使用大量被赋予了共识主动性的无人自动化武器装备进行相对复杂的无人化战争。

因为在战场上无人化的智能装备军队可以对人类军队形成压倒性优势,所以集群智能武器的出现是足以彻底颠覆现代战争形态的巨大变革。正是基于这种背景,美军在2017年之后,先后推出了马赛克战、决策中心战、复制器计划、地狱景观计划等一系列智能化战争战略和相关行动计划,并开发和测试了一系列集群智能武器。

集群智能无人装备的特点与优势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集群智能时代无人作战的“矛与盾”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6582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