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源阁:四代藏书百代流芳

2024-09-28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海源阁:四代藏书百代流芳

在山东聊城西南隅的杨氏宅院内,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坐落在一片绿荫红花之中。海源阁为三间硬山脊南向二层楼阁,飞檐画角、青砖灰瓦、红漆梁柱,看上去古色古香。主楼正中挂着海源阁匾额,一楼正中两侧门柱上挂着创始人杨以增的对联:食荐四时新俎豆,书藏万卷小琅嬛。在展厅中另有一块海源阁匾额,跋语曰:先大夫欲立家庙未果,今于寝东先建此阁,以承祀事并籍藏书,取《学记》先河后海语,颜曰海源,盖寓追远之思,亦仿鄞范氏之以天一名阁云。海源阁由此得名。

海源阁之名,既寄寓了创始人的治学思想,又体现了其藏书特色。《礼记·学记》云: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讲君子治学必务其本,海源之名,寄寓了追远之思,模仿著名藏书楼范氏天一阁做法取名为。此外,指收藏如海般广博,门类众多无所不包,不为一般藏书家所重视的医药、堪舆、小说、戏曲等类书籍也尽力搜求,如明高丽本《东医宝鉴》、明本《西厢记》等,搜罗之宏富可见一斑;表现在版本上崇尚宋元古刻、名家校抄,内容上注重经史子集的原典文献,珍藏的宋版四经四史为镇阁之宝。

海源阁以其藏书精善广博,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自宋至清,私家藏书以江南一带为盛,清末四大藏书楼中,江苏常熟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吴兴的皕宋楼、浙江杭州的八千卷楼都居于江浙,唯有海源阁崛起于北方。又因藏宋元珍本之多,与瞿氏铁琴铜剑楼并称南瞿北杨。杨家四代人前后相继,百余年致力于精品图书的搜集、保管与整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胡乔木评曰:一人致力万人受惠,四代藏书百代流芳。海源阁藏书在我国外交史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72年毛泽东赠送给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的《楚辞集注》,就是海源阁藏书的影印本。

海源阁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代藏主杨以增出生于书香之家,其父杨兆煜曾为即墨县(今山东青岛即墨区)教谕,生平喜爱诗词创作,博学通经,为治学而多方求书。杨以增,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先后在贵州、河南、甘肃、陕西、江苏等地做官。受其父影响,在各地任职期间广购书籍。杨以增藏书始于贵州为官时,任河南道员时开始收藏善本,而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江南河道总督后达到高峰。江南河道总督官署设于清江浦,靠近太平天国与清军交战区域,容易购得因兵祸散出的江南许多私家藏书。杨以增性情豪爽,正直坦荡,交游甚广,其挚友陈官俊概括其品行曰公、忠、正、厚,至交林则徐赠言学有经法,通知时务,行无瑕尤,直到古人。诸多友朋和书商素知以增嗜好古籍,故多有寄赠或登门洽谈,海源阁所藏四经四史以及子集善本大都在此时获得,奠定了数十万卷的图书收藏基础。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海源阁:四代藏书百代流芳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6580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