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留住城市的根与魂

2024-09-06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福州三坊七巷:留住城市的根与魂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城市是记录并延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2021年3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三坊七巷考察调研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瑰宝

福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至今有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晋代,与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密切相关。唐代时,王审知修建了罗城,三坊七巷的基本格局随之形成。里坊制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一种制度,它将城市划分为若干个方格网状的区域,每个区域称为,坊内又有若干。三坊七巷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呈棋盘状。南后街作为三坊七巷的中轴线,西侧三坊包括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东侧七巷包括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里坊制格局,被誉为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之际,三坊七巷发展到了鼎盛时期。现在三坊七巷核心区集中了保存完好、极具地方特色的明清古建筑159处,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被称为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的古建筑以其连绵的马鞍墙、庄严典雅的灰塑、巧夺天工的装饰雕刻和高雅的园林布局,共同绘制出闽都民居独有的艺术画卷。此外,三坊七巷还保留了不少古碑、古井、古桥以及古树名木。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名人辈出、文脉昌盛,唐代以来逐渐成为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众多良吏、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大学问家黄璞、宋太宰余深、闽学先驱海滨四先生、陆蕴、陆藻、郑性之等先后在此营宅。特别是到了宋代,三坊七巷成为闽学的发源地与传播的重要地区。《榕城考古略》载,此地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文儒坊因郑穆而得名。明清时期的三坊七巷,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文学创作十分活跃。清代康熙中叶开始,三坊七巷甚至形成了以坊名命名的诗歌流派——“光禄派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三坊七巷走出了民族英雄林则徐、中国海军之父沈葆桢、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译界泰斗林纾、著名作家冰心、辛亥广州起义烈士林觉民和方声洞等灿若繁星的风流人物,对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此外,三坊七巷还是闽台世家交汇集结处,因其涉台人物多、涉台文物多、在台后代多,又被称为闽台渊源彰显地一部家族史,交融两岸情,严复及严复家族,为两岸交流合作发挥了突出作用。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福州三坊七巷:留住城市的根与魂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6216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