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一般规律及防范处置具体措施

2024-09-06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我国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一般规律及防范处置具体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我国约80%的陆地国土面积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地质灾害防治是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01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灾害类型看,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情等级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

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空间特征。我国地质灾害发育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受控于地质环境条件,我国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的地形急变带的青藏高原东缘、云贵高原、秦巴山区、黄土高原、天山和祁连山等山区和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长江中下游南部地区、东南山地丘陵区等地区。

从灾害类型与区域分布来看,大型崩塌滑坡或沟谷型泥石流主要出现在地形高陡、构造活动强烈、局地强降雨以及冰川消融作用叠加的西北、西南地区,常常表现为高位远程崩塌滑坡—碎屑流灾害和远程沟谷型山洪泥石流灾害。东南、华南山地丘陵区以降雨引发的群发且小型崩塌滑坡或坡面泥石流为主,主要出现在“房前屋后”。

“房前”表现为降雨渗流导致的斜坡蠕动变形破坏,“屋后”表现为切坡卸荷崩塌滑坡和植被茂密的高陡斜坡在局地强降雨条件下形成的坡面泥石流。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我国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一般规律及防范处置具体措施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6212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