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汉学家阿齐兹:让阿拉伯世界更好认识中国

2024-09-06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埃及汉学家阿齐兹:让阿拉伯世界更好认识中国

阿齐兹(AbdelAzizHamdi)是埃及知名翻译家和汉学的重要创立者,被誉为中阿人民的友好使者。阿齐兹现为埃及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主任、埃及高级文化理事会翻译委员会委员、埃及作家协会会员,同时担任世界汉学家理事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埃及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在近半个世纪的汉学生涯中,他始终专注于中文教学、汉学研究及翻译工作,为推动阿拉伯国家民众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阿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杰出贡献,曾获中埃文化交流贡献奖和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在中埃友好交往中迈上汉学求索路。阿齐兹的漫漫汉学求索路,始终是与新中国成立后日益密切的中埃友好交往分不开的,亦因此为埃及汉学的创立发挥了奠基作用,而被视为第一代埃及本土汉学家。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埃友好交往进入新阶段,双方文化交流于1954年正式启动,每年互派留学生,同时中国向埃及派出中文教师,由此开启了当代埃及中文教学体系化之先河。1977年,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正式成立埃及第一个中文院系,阿齐兹是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招收的第一批中文专业本科生。阿齐兹回忆道:那时候,在我们埃及没有人学中文,也无人会说中文,自然不能满足两个国家友好交往的需要。所以,艾因·夏姆斯大学跟中国教育部签订协议,开设了中文系。我是该系的第一批中文系学生,我们第一批只有12个同学。当时,给他们授课的并不是埃及本土老师,而是中国教育部派来的两位中文博士,阿齐兹至今仍然记得他们。

阿齐兹在埃及国内学习中文一年之际,恰逢中国驻埃及使馆致函艾因·夏姆斯大学,可以提供选派埃及优秀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前往中国学习一年的机会。1978年冬,他来到位于五道口的北京语言学院(现为北京语言大学)学习。自此,阿齐兹的汉学求索之路始终未曾脱离中国,多次前往中国拜师深造,特别是在学术导师北京语言学院李润新教授的指导下,先后攻读了中国现代文学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完成的硕士论文《丁玲和她的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博士论文《论柳青的文学创作道路》,在答辩中都获评为优秀。李润新教授认为,阿齐兹对中国充满了感情,是一位难得的文学翻译人才,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造诣较深。

得益于中国的悉心培养与文化熏陶和自己的发奋钻研,四十多年来,阿齐兹从最初的汉学门外汉,成为一名在阿拉伯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汉学家。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埃及汉学家阿齐兹:让阿拉伯世界更好认识中国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6209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