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二个结合”角度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特质

2024-09-06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从“第二个结合”角度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特质

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每一个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特性并按照中国的特点来应用,都表现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中国文化性格,夯实了党的创新理论的文化基础,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使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并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使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彰显强大的真理力量,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了坚实的文明根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彰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底蕴和时代特质。

第二个结合角度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中国的具体化。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已经获得的生产力称作文明的果实,认为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文明较之前的文明都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辩证看待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一方面,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另一方面,在现代文明创造伊始,生产就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这是文明至今遵循的规律。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与超越,马克思、恩格斯发现现代文明内部蕴含着实现文明变革的要素,提出摆脱建立在劳动奴役制上的罪恶的文明,在扬弃资本主义文明的同时继承发展其文明成果,形成了关于现代文明转型的伟大构想,预见了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强调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进而展现人类的本质力量,在未来理想社会创造能给所有的人以幸福的文明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中国具体化的百年历程中实现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创造提供了思想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中国具体化的实践场域,不仅实现了广土巨族的中华文明融合发展,而且对世界一切优秀文明兼收并蓄。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文明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第二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五千年中华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相互成就,夯实了彰显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坚实文明基础,汇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个结合角度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百年传播,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民族实现了旧邦新命,实现了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使中国人逐渐形成了科学理性思维与现代生活态度。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从“第二个结合”角度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特质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6206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