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颍淮善郡正风华

2024-09-02 07:03:52 122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阜阳:颍淮善郡正风华

阜阳地处千里淮河之畔、皖豫两省交界处,因千载名城、千古名相、千万人民而著称,因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区域重点城市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居显位,是走向振兴的皖北龙头城市。

淮水汤汤源远流长

阜阳,古称汝阴、顺昌、颍州,是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淮夷先民在此拓土定居,周初为胡子国都,楚灭胡后为楚地。战国末年,楚考烈王迁都于钜阳(今阜阳太和县),阜阳一度成为楚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秦置汝阴县,汉高祖六年封夏侯婴为汝阴侯于此。秦汉以后,阜阳历为郡、县、州、府治所以及众多王、侯的封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直隶颍州为颍州府,增设附廓阜阳县。

襟带长淮,控扼陈蔡的阜阳,素为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是中原文化与吴楚文化交融之地。阜南台家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的商代青铜龙虎尊被列为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之一。出土于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的汉简,填补了汉代简牍材料发现与研究的诸多空白,被史学界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秦汉考古领域最重要的发掘成果之一。出土的二十八宿圆盘以珍罕著称中外,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目前所见最早并有确切年代的天文观测仪。

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颍淮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就有汝颍多奇士的美誉。管仲就是其中杰出代表,他在齐为相40余年,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业和英名而彪炳史册。鲍生荐夷吾,一举置齐相管鲍之交的千古情义传为美谈。

北宋时期,神宗曾被封为颍王,即位后颍州便成为飞龙之地,升为顺昌府。吕夷简、夏竦、蔡齐、程琳、晏殊、苏颂、欧阳修、吕公著8位宰相先后知颍,苏颂曾赞誉颍为善郡。欧阳修对颍州情有独钟,其任职于颍、退休于颍,后终老于颍州西湖居所,其知颍诗、思颍诗、归颍诗多首,歌咏颍州西湖胜景的达43首,10首《采桑子》每一首都以西湖好开篇,留下平生为爱西湖好”“西湖烟水我如家”“白首重来似故乡等诗词佳句。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偕弟苏辙赴颍州拜谒恩师欧阳修,留下了征帆挂西风,别泪滴清颍”“插花起舞为公寿,公言百岁如风狂等名句,欧苏会颍的忘年交契成为流传千古的文坛佳话。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知颍州太守,写道: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称赞颍州西湖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阜阳也是宋金对峙的兵戈烽火之地。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抗金名将刘锜在此以少胜多,大破金兀术,史称顺昌大捷,彻底粉碎了金兵自两淮南下的企图。据传,当时为保障宋军后勤,老百姓纷纷蒸好大馍送到军中,此馍长约一尺半,重有三斤,士兵饿了削一片就可充饥,睡觉时还可当枕头用,士兵都称它为枕头馍,后一直流传至今。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阜阳:颍淮善郡正风华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6105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