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2024-08-19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刘天,男,14岁,初二学生。很聪明,但只有数学比较好,其他成绩一般。性格倔强,不服输,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顶撞父母和老师。在学校,他尤其喜欢反抗,每当老师批评他时,就两眼一白,一副不服气的样子。课堂上故意讲话,扰乱课堂秩序,课后不完成作业。不久之后,数学成绩明显下降,还亮起了“红灯”。老师叫他到办公室,他不去,老师一拉他,他就死死抓住课桌不走。老师找他谈话,就手插在裤子口袋里,频频点头,但回到教室并无改变。班主任对此进行了家访,刘天家长态度很好,表示会好好教育刘天,但过后在学校照样我行我素,顶撞老师,还经常打同年级的学生。问他为什么打人,他说就因为看他不顺眼。回答真是让人好气又好笑,真是个令人十分头疼的孩子。

一、中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心理状况

(一)产生逆反心理

根据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者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进入青春期后,刘天的心智逐渐迈向成熟,渴望成为“真正的大人”,但以他现在的身份无法完全成为他理想中的成年人。因此,他不能获得身份的同一性,而结果就是逆反。与父母和老师产生冲突就是逆反的表现,不按照正常的轨道成长发展,追求独特另类的自我。

(二)自尊心受挫

进入青春期以来,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们更加关注对自身的了解,希望像成年人一样得到应有的尊重。在他看来,被老师点名,叫去办公室都是自尊心受辱的表现。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性格、能力和行为会发生巨大的改变,甚至更加强化原来的特点。刘天本身就是个性刚硬、自尊心极强的性格,所以他更容易与老师发生矛盾和冲突。再者,他原来的数学成绩很突出,现在因为数学成绩的下降而产生了挫败感,这点就更加打击了刘天的自尊心。

(三)自私与自卑心理

即使在父母教育过后,刘天还是我行我素,还经常打同年级的孩子,可以看出他还是有自私的成分。如果能够体谅父母与老师的良苦用心,是不应该继续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关心他人。当然,刘天内心其实有很深的自卑感,他看不惯别人的表现就是代表他自身的自卑感。刘天可能因为自身的不自信而对同龄人产生嫉妒的情感,随之有了“我看不惯他就打他”的想法。

二、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学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5908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