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汉学家罗高寿:把“汉学”发展为“家学”

2024-08-14 07:03:52 333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俄国汉学家罗高寿:把“汉学”发展为“家学”

在俄国众多汉学家中,以翻译中国文学著称的罗高寿、研究汉语言的龙果夫和编撰汉俄词典闻名的鄂山荫,因均出生于1900年而被并称为20世纪初俄国汉学三杰。其中,罗高寿更是将汉学变成了家学,代代传承。罗高寿是阿列克谢·彼得罗维奇·罗加乔夫(19001981年)的中文名字,他是俄国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家、语言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外交官。罗高寿是罗加乔夫这个姓的谐音,表示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

亲历并参与中国国民大革命

1900年2月,罗高寿出生在俄国的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市(今哈萨克斯坦东部)。20岁时,罗高寿考入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东方系,后来转入莫斯科东方学院,选择中文作为自己的专业让他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20年代初期,由于出色的中文水平,正读大三的罗高寿被派往中国进行实习。五千年的深厚文化深深吸引着他,他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体味着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勤劳坚毅的品格令他钦佩,苦难的生活又让他同情。当时中国正值国民大革命时期,罗高寿亲历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大潮。1926年,他担任国民政府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并同国民革命军一起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政治形势恶化,罗高寿被召回苏联。

回到苏联后,罗高寿以优异的成绩从莫斯科东方学院毕业,并被分配到为中国培养革命人才的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担任翻译部主任,之后又被调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成为一名外交官。1928年秋,罗高寿被派到苏联驻迪化(乌鲁木齐)总领事馆工作。这是他第二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并在这里工作了6年。1936年,罗高寿第三次来到中国,被派到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新闻处。3年后,罗高寿带着全家回到了莫斯科,同时也开启了他精彩的教学、研究和翻译生涯。

1951年,他以论文《以固定词组表现的汉语成语(基于孙中山和毛泽东著作材料)》获得语文学副博士学位,后又获得博士学位。罗高寿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学院、苏联外交部高等外交学校、莫斯科大学历史系、东方语言学院、莫斯科远东学院等多个单位,担任汉语语言学和中国文学教授、东方语言教研室主任等职务,在长达41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为苏联培养了大批汉学人才,他的学生遍布苏联的外交界、教育界、汉学研究等各个领域,为苏联客观了解和认识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翻译《水浒传》《西游记》等中国文学名著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俄国汉学家罗高寿:把“汉学”发展为“家学”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5803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