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奴》:“共产党来了苦变甜”

2024-07-17 07:03:52 333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农奴》:“共产党来了苦变甜”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这是经典电影《农奴》的片尾曲,抒发了获得解放的藏族儿女发自肺腑的心声。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在西藏和平解放前,我国西藏地区实行的是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奴对农奴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的黑暗的农奴制度,由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组成的三大领主对广大农奴实行肉体奴役和精神控制。农奴被牢牢地禁锢在制度的奴役和精神的控制双重枷锁之下,过着非人的生活。影片《农奴》艺术地记录和再现了藏族人民解放前的苦难历史和解放后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

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创造了两个第一

196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黑白影片《农奴》,该片是由黄宗江编剧、李俊执导,西藏话剧团演出。1964年国庆节前夕,《农奴》作为新中国成立15周年献礼片上映,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该片作为一部经典的西藏题材电影,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创造了两个第一:第一次在西藏全景拍摄,第一次完全由藏族演员出演。影片用浑厚、博大、深沉的电影叙事讲述了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民曾经的农奴血泪史,歌颂了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西藏人民的新生活。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前,社会财富绝大多数集中在农奴主手中。据有关资料显示,占人口不足5%的三大领主及其代理人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包括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河流、河滩以及大部分牲畜。而占西藏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在经济上一无所有,他们被奴役、剥削,生活如同地狱。他们被迫向贵族讨生活,人身完全依附于农奴主,毫无权利可言。

影片《农奴》以3个年轻人的颠沛流离和命运转折为主线展开叙事,讲述了时代变迁中强巴和铁匠两个家庭的抗争与新生。影片呈现的主题是,旧西藏的农奴制度使会说话的农奴成为哑巴,新西藏的人民民主则唤醒哑巴开口说话。该片以人民解放军平定西藏地方上层反动集团的叛乱作为时代背景,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人物鲜明、结构严谨、情节紧凑。影片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党的光辉一旦照亮农奴们的眼睛,它将发出翻江倒海般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即便是再疯狂的农奴主和再黑暗的农奴制度,都无法阻挡西藏人民发展与进步的步伐。

让农奴来演《农奴》,是影片的一大特点。影片中强巴的两个扮演者都叫旺堆,在旧西藏都有过苦难的农奴经历。大旺堆除了没有被逼成为哑巴,和影片中强巴的经历几乎完全一样。大旺堆的祖辈几代人都是拉萨次角林寺庄园的属民,注定了他一出生就是一个小农奴。大旺堆少年时3次逃亡,试图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都未成功。直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到来后,他才迎来新生。小旺堆6岁时就被卖为奴隶,受尽残暴主人的虐待和凌辱。艰辛的人生经历和对农奴制存废的切身体会,使得强巴的两位扮演者在影片中的表现极其自然,近乎本色出演。1964年的国庆节那天,《农奴》摄制组获邀参加国庆观礼。

突出了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的重大历史进步意义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农奴》:“共产党来了苦变甜”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5316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