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窑:填补中国陶瓷发展史的缺环

2024-07-12 07:03:52 333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霍州窑:填补中国陶瓷发展史的缺环

宋辽金元时期是我国北方地区陶瓷手工业大发展时期,契丹、女真、蒙古等各民族政权下的陶瓷制品也是多元一体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位于河北、河南、陕西等陶瓷生产重要区域之间的山西在这一时期创造出怎样的陶瓷文化,又在陶瓷发展史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的考古发现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

霍州窑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白龙镇陈村,地处汾河西岸的台地边缘。上世纪70年代调查中被发现,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2202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联合对霍州窑开展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系统考古工作。发掘面积共计600平方米,呈现出宋末、金、元、明时期的窑炉、作坊等各类重要制瓷遗迹,出土了大量产品残片和窑具,厘清了霍州窑从北宋末期到清代初年的烧造历史,第一次从考古学上建立起了霍州窑业历史分期标尺,展现出霍州窑全新的窑业面貌。

霍州窑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明初成书的《格古要论》,书中从古玩鉴赏的角度对霍州窑元代生产的细白瓷产品和定窑的关系做了简要评价。虽只言片语,却将霍州窑与汝窑、龙泉窑、古定窑等名窑并列记载,显示出霍州窑的在当时的重要地位。北宋后期霍州窑开始烧造,面貌与汾河流域北宋介休窑基本相同。金代霍州窑烧瓷技术迅速成熟,呈现特征迥异的地域性窑业面貌。以细白瓷为主流产品,兼烧粗白瓷和黑釉瓷。以擦涩圈叠烧为主要装烧技术,细白胎施透明釉,擦去釉层露出环形胎体,同类器物直接相叠接触,最大限度利用了窑内空间,是保证产量前提下的中高档产品生产策略。以细凸线纹印花为显著装饰特征,纹样题材极富生活情趣,艺术风格活泼而灵动,纹样连续布局或等分分栏布置。印花纹饰中的姓氏标记,表现出以作坊为单位的生产经济形态和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霍州窑金代细凸线纹印花装饰或疏或密不用边饰,其活泼灵动的艺术风格整体表现出与定窑印花规整、繁密风格迥异的面貌,两者共存、相得益彰。

元代手工业极度发达,文化元素多元,作为元代全国唯一生产细白瓷的窑场,霍州窑表现出很强的包容性、认同性和创造性,产品器形和审美引领了社会风尚。印花效果由细凸线向浅浮雕转变,纹样立体而有层次感。这里生产全国最高质量的细白瓷产品,造型极为规整、做法讲究,追求素白、光洁的视觉效果。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霍州窑:填补中国陶瓷发展史的缺环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5165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