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电算智”融合发展加快培育绿色智能产业生态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迭代发展、算力能力的不断提升,其与社会经济不断融合,成为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在能源、互联、智能的推动下,以及“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我国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大力推进算力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清洁能源为上游、以绿色算力为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产业为牵引的绿色智能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的测算,数据中心计算所耗费的电量到2030年将翻一番,2035—2040年间我国用于数据中心的电力将超过全社会用电量的10%。算力产业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密集型产业,对电力的需求逐年增大,“绿色算力”成为题中应有之义。绿色算力通过算力生产、供给、服务等全过程的绿色低碳,对底层设施、算力资源、管理平台和应用服务等多个层面的节能减排实现“绿色算力”。推进绿色算力发展,不仅将进一步降低算力成本,也能有效赋能千行百业进行绿色化转型升级。由于算力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量巨大,这就需要高性能的芯片支撑和大量稳定的电力供给,而以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成为算力电力供给的重要来源。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是人工智能提升绿色发展效率的重要实现方式。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加快数据要素释放作为大模型训练素材,人工智能可以借助于“类人思维”,进行自主决策、规律识别和科学判断,对生产方式进行更加精准把控,实现绿色生产。比如,智慧电网通过及时捕捉企业和公众的电力消费数据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一体化融合,同时满足供需、降耗和节能。因此,相对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的绿色效应更值得关注。
当前,人工智能正向多场景、规模化、融合度高的阶段发展,数据量急剧增长,算法模型愈加复杂,应用不断延伸,利用智能算力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建成绿色智能产业集群,成为产业发展的选择。虽然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保持快速发展,但是,算力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从目前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电力、算力、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势头迅猛,但尚未形成“电算智”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还存在各地发展的智能计算中心建设标准不统一,智能算力与上游清洁能源、下游人工智能产业的统筹布局力度不足,应用场景不丰富、运营模式不成熟等问题,亟须朝着标准化、集约化、低门槛和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此外,智能计算中心还要进一步推动智能算力资源与应用的融合匹配,强化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协调,以清洁能源保障算力体系建设、以算力体系助力人工智能发展,促进“电算智”融合等方面持续用力,积极打造高质量绿色智能产业生态。系统谋划布局优化调整。根据智能算力发展需求,统筹兼顾土地、电力以及气候等资源禀赋,实施“东数西算”等工程,研究制定国家层面规划,布局一批国家绿色智能产业大基地,就近利用周边稳定可靠电源,建立智能算力训练基地,打造以可再生能源为能源保障的算力体系,推动“电算智”产业经济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同时,合理打造算力服务平台,铺就共建国家互利合作的“数字发展之路”,以更高效、更绿色的算力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