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古开新的古越藏书楼

2024-07-08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存古开新的古越藏书楼

历经数千年的文明洗礼和历史积淀,藏书楼的发展伴随着中华民族命运的跌宕起伏,走出一条从特权到平等、从封闭到开放、从传统到现代的道路。1902年,浙江绍兴乡绅徐树兰本着存古开新之旨,创建了近代第一座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私人藏书楼——古越藏书楼,树立了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里程碑。

化私为公,藏书续学,创办公共藏书楼

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西学东渐方兴未艾,蜕故孳新云起龙骧,维新变法思潮逐渐成为时代强音。徐树兰,字仲凡,号检庵,清代山阴人,光绪二年中举,授兵部郎中,封一品官职,因母病致仕还乡,兴修水利,创设义仓,造福乡里,嘉惠桑梓。徐氏受维新思潮影响和西方新事物启发,将务农和教育视作维新之本,认为广设学校,此诚兴贤育材,正本清源之至计也。为启迪民智,开拓创新,徐树兰借得山会豫仓公地,于1897年创设中西学堂,同蔡元培于1899年创设养新书藏。在《为呈明捐建绍郡古越藏书楼恳请奏咨立案事》中他提到:策念学堂教授学生,每学不过数十人,或百数十人,额有限制,势难广被,而好学之士,半属寒畯,购书既苦于无资,入学又格于定例,趋向虽殷,讲求无策,坐是孤陋寡闻,无所成就者,不知凡几,可见在始建学堂之时,入学人数有限,寒门学子每苦无书,难以实现造就人才、救亡图存的夙愿。徐树兰学习他国经验,泰西各国讲求教育,辄以藏书楼与学堂相辅而行;都会之地,学校既多,又必建楼藏书,恣人观览,意识到藏书楼与学堂互为辅助,能发挥更好的津逮后学作用,萌生了兴建藏书楼的想法。

据《古越藏书楼章程》记载,光绪二十六年,徐树兰捐银八千六百余两,于郡城西偏,购地壹亩陆分建屋凡四层,前三层皆系高楼,分藏书籍,以中层之厅事为阅书所,桌椅器物皆备,清楚记载了1900年,徐树兰自捐银两在绍兴城西古贡院处购地一亩六分建藏书楼,合1067平方米,分为四进二楼,前三进用于藏书,第二进楼内一层设有阅览大厅,可同时供60位读者阅读,并设有一处供读者随意翻阅数种日报。徐树兰将家中典藏的一切有用之书悉数捐入,又不惜费用搜罗书籍,共得书七万余卷,至1902年,古越藏书楼初具规模并对公众开放,其乡之人大欢。古越藏书楼开办经费共32960余两银子,都由徐树兰私人捐赠。回望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藏书历史,私家藏书大多秘藏不宣,藏书家们或将典籍束之高阁,藏而不用,或著书立作,校勘刻印,浩繁卷帙在史海沉浮中旋聚旋散,难觅影踪。徐树兰变一家之藏为四方之士共读之藏,敞开私人藏书楼的大门,供天下有识之士共鉴,是中国藏书事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正如张謇评价先生独捐世舍故,不以所藏私子孙,而推惠于乡人,謇知其子孙必能嬗守而不失,亘千祀历万劫而无已也。古越藏书楼开放的办馆理念,显示其已经成为具有近代图书馆性质的公共藏书楼。

汇集古今,兼收并蓄,积聚共读之藏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存古开新的古越藏书楼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5087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