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实践意义

2024-07-04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质生产力理论深刻揭示并指明了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明确了我国自信自立要紧抓不放的战略重点。

新质生产力理论指明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攻方向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革命、最活跃的要素。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农耕时代的生产力就是如此。马克思强调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但并没有把科学技术看成是构成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根据国内外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实际,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科学技术被视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根据时代要求和我国国情变化,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明确指出了主攻方向。新质生产力突出高科技特别是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生产力不断升级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历史上每一次生产力的巨大飞跃都归功于科技突破,这些突破不仅引发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还孕育出新产业和新形态,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纵览人类社会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都是推动生产力提升的加速器。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把功夫下在关键和前沿科学技术的突破上,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对生产模式的革新。

新质生产力强调新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新要素是指在传统生产要素基础上出现的数智化机器设备、数智化劳动者、算力、新能源、新材料等要素形式。新要素的涌现是对传统生产要素的拓展和升级,使得要素范围扩大、要素更加多元、更加注重生产要素的质量。新要素为生产力发展注入活力。一方面,新要素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基础要素,其重心从数量增长转化为质量的提高,能够创造出更高质量的劳动价值,提高生产力质量。另一方面,新要素融入生产力,与其他生产要素能够形成互补和协同机制,重塑生产方式,为生产力发展提供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重视和发挥新组合在生产力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新组合是指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使各生产要素获得最佳结构,实现最优组合。在生产力系统中,同样的要素,排列和组合方式不同,其功能作用就大不相同。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实现组合方式的最优化和高效率利用,能够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有效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要素的新组合促使主导技术、产品形态、产业结构等发生转变,助推生产力结构转型升级,为我国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实践意义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5015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