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2024-07-04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于2024年5月30日在北京成功召开。习近平主席与四位阿拉伯国家元首共同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合作,继往开来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的主旨讲话。当下正值加沙人道主义危机日益严峻之际,会议的召开及达成的一系列成果如同一束穿透阴霾的阳光,温暖和煦,充满了力量与希望。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引用了一句阿拉伯谚语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生动形象地比喻了中阿之间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深厚友谊。习近平主席曾多次着眼于发展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发表重要论述,其中好朋友好伙伴等词汇高频出现。中阿合作论坛成立20年来,中国同许多阿拉伯国家从伙伴关系发展为战略合作关系,进而跃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在2022年举行的首届中阿峰会上,双方又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据中国史书与阿拉伯史籍记载,中阿友好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丝绸之路上的舟舶继路、商使交属。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经由阿拉伯地区传播到欧洲,促进了阿拉伯地区和欧洲等地文化技术发展进步。阿拉伯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数学也传播到中国,丰富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成就。苏麻离青——一种产自阿拉伯地区的矿物颜料传入中国,和中国瓷器相结合,诞生出惊艳世界的元代青花,成为中阿两大文明献给全人类的礼物。陕西历史博物馆内保存的出土于西安郊区的拜占庭金币,在时隔千年后依然熠熠生辉,成为见证阿拉伯半岛与中国丝路往来的历史物证。

历史上,中阿两大文明相向而行,相互映照。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东汉甘英奉命出使,丝绸之路往来使团商贾云集;唐朝中后期开展对外贸易,大批阿拉伯商人侨居中国;宋朝重商贸,双方互相遣僧派使,往来达50次之多,中国古籍也出现修建清真寺的记载;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曾到访包括佐法尔、亚丁、麦加和阿拉伯半岛其他地区,郑和和他的助手也成为现有史料记载中最早去麦加朝觐的中国人。同样,在阿拉伯世界,有一句谚语广为流传——“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句来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圣训流传千年,既体现了阿拉伯民族对知识的渴求,又展示出古代阿拉伯文明对东方文明古国的向往。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5000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