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工智能助推“智慧动员”建设
在一些地区冲突中,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视作大国竞争的关键,也被视作重塑国防和战争的革命性要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积极做好国防动员准备工作,紧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浪潮,打造“智慧动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世界一流军队的应有之义。
提高动员潜力调查精准度
国防动员潜力调查统计,是推动动员潜力向战争实力转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由于潜力调查涉及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关系到公民、法人和组织的权利与义务,数据多而杂,给精准动员增加了难度。各部门和军地之间信息对接渠道不顺畅、采集的信息完整度和准确性存疑、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一直是潜力调查的痛点。
首先,可利用大数据,搭建智能化动员潜力管理平台。加强潜力数据收集能力,收集企业数量、高精尖企业情况、企业员工专业特长、军地两用装备数量、民兵队伍建设情况、器材装备使用情况等。借助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统计部门数据库,通过Web端、智能手机和各类传感设备,以离线交互、网页填报、智能终端APP填报等多种上报方式,实时掌握武装动员、经济动员、科技动员等潜力数据。其次,搭建起军地互联互通平台,实时掌握相关情况。对接地方相关部门数据、行业数据、社情舆情信息、动员需求,将分布在不同平台的动员潜力数据进行整合。根据不同的网络密级和保密要求,制定跨网安全机制,破除动员数据融合处理时的障碍。通过物理隔离定期收集非涉密网络中的潜力数据,通过网络安全隔离交换设备收集涉密网络中的潜力数据,实现信息交换的安全可控。最后,围绕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云计算、自动预测、语义引擎、数据管理等方式,开发动员潜力数据的计算技术和软件工具,建立分析和处理大数据的硬件和软件模型,提供快速准确的统计和查询服务。
提升国防后备力量训练质效
后备力量集中开展训练的时间和机会有限,而且挂钩训练和联训联演受组织难度大、成本高等客观因素影响,开展起来有一定难度。另外,有些地区训练内容单一,通常开展的是队列等常规训练,与应急应战的现实要求还有距离。
以人工智能赋能军事训练,有助于提高后备力量训练效果。一方面,运用沉浸式仿真技术强化战术训练。沉浸式仿真技术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通过将不同的虚拟物体、提示信息和现实场景相叠加,为参训人员提供逼真的模拟战场环境,实现实兵交战场景、装备训练模拟器材和模拟对抗系统的互联互通,既能支持协同训练,也能支持联合训练。另一方面,在军事训练管理过程中,通过收集训练计划执行率、参训率、弱训科目比重、人员层级分布和训练进度等数据,运用算法辅助各级训练主管部门合理制订训练计划、准确把握训练进展、科学设置训练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