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职党员参与“大调解”的实践与启示

2024-06-30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调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根植于中国人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土壤,以人为本、息讼宁人、化干戈为玉帛,作为一种矛盾纠纷解决方式在中国已经实践了数千年,在国际上享有“东方经验”、“东方一枝花”的美誉。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党政统一领导、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的要求,县探索建立了无职党员“三岗三有”参与“大调解”工作新机制,在“大调解”工作体系中创新了“党员调解”这一模式,有效发挥了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促进了“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整体功能发挥。

一、想法与做法

县是一个48万人的人口大县,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扩权强县试点县。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内部矛盾集中显现,信访量大幅增长,基层干部疲于应付;矛盾比较尖锐,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解决难度大;表现为越级访群访不断,进京上访时有发生,稍有不慎就可能演变成群体性事件。大量矛盾冲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和谐,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执政能力面临着现实挑战。譬如2023年7月,我县村民刘某在女儿的陪同下到镇中心卫生院进行气管手术,麻醉师按标准剂量对刘某注射了麻醉药品,很不幸的是概率极低的麻醉反映发生在了刘某身上,虽然进行了紧急抢救,但是刘某撤手人寰,丢下因交通事故瘫痪在病床上的丈夫和正在读高中的女儿。三天后,死者的亲属和部分村民100余人,群情激愤,聚集在镇中心卫生院,将花圈摆在医院大门口,事态即将恶化。县委分管政法的领导立即赶赴现场,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到现场维持秩序,并安排营城村认领矛盾纠纷调解岗的无职党员等人对死者家属及亲属进行安抚。通过苦口婆心的解释和劝解,他们党员和调解员的双重身份得到了死者家属的认同,终于使死者家属情绪稳定下来,同意坐下来与卫生院协商解决问题。经过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沟通协调,医院与死者家属达成了赔偿协议,事件得到圆满解决,成功地化解了一起可能进一步恶化的群体事件。

事后,我们对这次事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县辖13个镇乡,有党员60390名,其中农村党员39252名,农村无职党员28000余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1.3%。一方面是大多数农村无职党员处于“想干事没位子、想唱戏没台子、有力气使不上、有想法用不到”的状态;另一方面是各类矛盾纠纷总量增加、维稳压力很大,单纯依靠现有的调解力量难以解决。2023年9月,我们在X镇开展了无职党员参与“大调解”工作试点,推行以“分类设岗,搭建平台有位;择优定岗,公开践诺有为;考核评岗,创星争先有责”为主要内容的无职党员“三岗三有”参与“大调解”活动。在总结X镇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全县维稳动态和群众需求,根据无职党员能力及自身状况,为无职党员设置了“思想政策法规、党务村务监督、公共事务管理”三大类,“政策法律宣传”、“社情民意收集”、“文明新风倡导”、“党务村务监督”、“集体经济项目监督”、“村规民约监督”、“矛盾纠纷调解”、“社会治安维护”、“安全生产监督”9个岗位,通过“月评岗、季评星、年评绩”进行履岗考评,充分发挥了无职党员的政策宣传扩音器、矛盾纠纷调解器的作用。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无职党员参与“大调解”的实践与启示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933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