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宝《晋纪总论》中的“治道”

2024-06-30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干宝《晋纪总论》中的“治道”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自幼博览群书,出仕后曾担任佐著作郎。东晋政权刚刚建立,干宝就由王导举荐出任史官,并受命撰修《晋纪》。《晋纪》取法《春秋》,采用编年体,记载了西晋宣帝至愍帝间一百余年之事。《晋纪》一书文字简约、记事审慎、议论得当,得到了历代史家的交口称赞,有良史的美誉。《晋纪总论》是附于《晋纪》全书之末的一篇历史评论,干宝以慷慨之情总论西晋一朝的历史,剖析司马氏为政的得失,寄寓自己的政治理想。

《晋纪总论》回顾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与司马炎祖孙三代四人创业立国的历程,突显了司马氏起于乱世而致太平的宏伟事业。继而采用对比的方式,叙述惠帝一朝的混乱现状,揭露选举失当、是非不明的混乱现状,哀悼天子失位、王室操戈的悲剧。西晋一朝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引发了干宝的思索,促使他将目光转入到对治世之道的探讨上。干宝将礼义道德视为治道的基石,认为礼义道德关乎国家安危,并辅以周朝崛起兴盛的史实加以印证,最后总结西晋为政的过失,探讨亡国的深层原因,在篇末以曲终奏雅的方式寄寓自己对现实的期待与展望。纵观《晋纪总论》一文,骈散兼行而又文法井然,议论精警、切中时弊,确为魏晋文章的典范。在辞章之外,这篇史论常为人称道之处在于《晋纪总论》延续了春秋笔法。历代史家常常以来评价干宝,正是缘于他秉笔直书的史家精神。春秋笔法精神在于实录,陈寿、陆机、王隐、虞预等人编纂晋史,对高贵乡公曹髦被弑一事都避而不言,只有干宝《晋纪》据实记载,这得到了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高度赞扬。在《晋纪总论》中,干宝一以贯之地秉持了实录的精神,毫不避讳地直陈西晋朝政的过失。在论述西晋短祚而亡的深层原因时,干宝尖锐指出世风败坏的根源就是司马氏不及修公刘太王之仁也。统治者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导向,以至于道德沉沦、礼法崩坏,士人不再像汉代那样笃守名教礼法,出现名不副实、重利轻义的不良风气,整个社会陷入耻尚失所的价值缺失之中。作为东晋的史官,干宝并没有对司马氏统治的西晋现实加以回护,而是秉笔直书,真实地记录了现实,加以严厉批判,坚持了史家的立场。

当然,如果仅仅凭借实录的精神,《晋纪总论》还不足以为历代史家所推崇。《晋纪总论》的价值更在于干宝对人事盛衰的关切,对治世之道的思考。自《春秋》以来,直至司马迁《史记》,史家都在关注天人之际,思考天道与人事的关系。干宝也不例外,我们看到他在讨论人事盛衰时也受到了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例如他言及西晋创业时以天符人事解释司马氏灭蜀,又将周代兴盛视为天命昭显。但干宝在天人关系上并非完全遵循汉儒旧说,而是呈现出自己独特的思考。他十分重视人的主动性,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晋纪总论》中以德配天的观念窥探一二。干宝虽然承认了帝王之兴是天命所定,但他更加强调君主不可妄为,应当保养道德内涵,顺应大义。西晋亡国并非天命,而是君主不修仁德,故而干宝总结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由此我们可以判定干宝所言天人关系,其着眼点仍旧是人事兴衰。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干宝《晋纪总论》中的“治道”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931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