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全方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只有把县域经济这个基本面抓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有底部支撑和坚实基础。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结合地域实际,从四个方面着手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实践之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济南市历城区自1987年撤县设区以来,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逐渐由传统农业大区成为济南市主城区之一,但辖区内还有266个村,近20万农村人口。进入新时代,如何既提升老城区的服务功能,又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同时统筹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历城区把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分类谋划老城更新、新区提升、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四项重点工作”,其中,老城、新区、农村各规划了四个片区,立足地域特色、山水特征、城乡特质、产业特点,全力推动城乡空间、要素、产业、配套全面融合,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过去3年,全体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8%、5.9%、8.1%,城乡收入比由2.27∶1缩小至2.12∶1,好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共富”先行示范区。下一步,历城区将老城、新区、农村三个板块的十二个片区打造成引领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在经开区、超算片区增强科技创新的带动性,在唐王“种业基地”、港九美丽乡村先行区等提升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性,保护好南山北水的自然生态,进一步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全域发展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发展县域经济,应积极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持续迭代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历城区曾经是济南乃至山东的重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GDP占比在2004年时高达61.8%。随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全面实施,辖区内89家传统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全区面临着实体经济“空心化”的风险,亟需转型升级。近年来,历城区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结构“调优”的关键引擎和重要抓手,立足山东大学、省科学院等辖区一流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依托国家超算济南中心、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精心谋划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新兴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过去3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重下降8.7%,制造业占GDP比重提升2.0%,初步构建起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下一步,历城区将加快形成创新高地、构建创新体系。用好辖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济南国际陆港对外开放的平台作用,超算片区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方面的创新引领作用,经开区在传统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