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古今辉映的千年名城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因《尚书·禹贡》“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南临长江,北负淮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有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也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水运悠悠,文脉滔滔,造就了扬州南北交融、人文荟萃的独特气质,也赋予了扬州开放包容、自强不息的城市文化。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扬州考察,指出“扬州是个好地方”,一座古今辉映的千年名城正在现代化新征程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魅力。
生生不息的文化名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扬州“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开邗沟、筑邗城,淮河、长江两大水系就此连通,南北物资从此可便利交换,开启了扬州2500多年的通史式繁华。历史上的扬州曾有过3次鼎盛时期——西汉中叶,吴王刘濞定都广陵,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广通商运,扬州迎来历史上第一次发展高峰。隋唐时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扬州凭借襟江带海、江河交汇的地理优势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枢纽港口之一;至中唐时,“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史称“扬一益二”。清代中期,扬州居交通要冲、富盐渔之利,出现空前繁华,城市人口超过50万,成为当时中国八大城市之一,也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十大城市之一。
经济的繁荣带来文化的兴盛,孕育了星罗棋布、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遗存。作为全国唯一全域划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核心区的地级市,扬州有10个遗产点、6段河道跻身世界遗产,雕版印刷、古琴、剪纸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三张金字招牌享誉中外。
无数文人墨客也把最美的词章和无尽的风雅留给了扬州。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诠释了扬州城市文化的繁盛;杜甫的“商胡离别下扬州”、王建的“夜市千灯照碧云”,表现了扬州工商文明的繁荣;黄慎的“人生只爱扬州住”、郑板桥的“十里栽花算种田”,反映了扬州百姓生活的繁庶;杜牧的“青山隐隐水迢迢”、王士祯的“绿杨城郭是扬州”,则描绘了扬州水绿相依的秀美风光。
古城是扬州城市的“母体”,更是文化的源流和市民的精神家园。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是我国东部地区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古街老巷纵横交错,串起名胜古迹,也收藏市井风情。徜徉其中,既能饱览“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瘦西湖、“中国四大名园”个园、“晚清第一园”何园等传统名胜,也能在“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街区”代表“仁丰里”等历史街区感受烟火人间,还能到充满科技感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新晋“网红”皮市街、散落古城的小剧场和书香满城的“城市书房”驻足打卡,身临其境体验历史照进现实、文化哺育时尚的古城新韵。
铮铮铁骨的英雄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