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全球经济治理

2024-06-19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全球经济治理

经济全球化何去何从?是朝向板块化、区域化抑或本土化方向发展,还是在各式各样的逆全球化中经历负和博弈煎熬?为回答全球化之问,中国积极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致力于打造一个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挑战的新格局。中国在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强调全球社会的和谐共生,引领国际社会携手前行,共同塑造一个更加平等、开放、包容的全球经济新秩序。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不仅体现了中国对古老智慧的现代传承,更展现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转化为全球治理新方案的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和谐共处的理念

和为贵思想的现代应用。《论语》曰:礼之用,和为贵。”“和为贵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意指在人际交往与社会治理中,以礼仪为手段,追求和谐共处之境,视和谐为最为珍贵的社会价值。步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时代,和为贵被赋予新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和睦,这种理念在经济全球化中体现为倡导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而非零和博弈。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这一思想鼓励建立基于对话、协商和合作的争端解决机制,减少冲突,通过构建多边贸易体系和投资框架来促进各国利益的和谐共生。天下大同观念的全球视野。《礼记·礼运》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大同描绘了一幅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国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的理想世界图景,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世界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崇高追求。天下大同不仅是对修齐治平思想的外延,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的早期表述,体现了古人对普遍仁爱、礼运大同社会的深切向往。它呼吁各国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成果的共享,共同应对诸如贫困、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努力迈向一个更加包容、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天下大同为解决国际经济不平衡、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繁荣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指引和价值基础。

天人合一哲学赋能绿色经济。《周易》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这句话即天人合一的精髓。它体现古圣先贤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法则,以期达至宇宙万物和谐统一之境。天人合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以达到万物和谐、生命共存的理想境界。它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价值导向和智慧源泉。在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严峻挑战的当下,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现代经济发展模式,意味着转向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仁爱共济的精神

仁者爱人原则下的全球责任。《孟子·离娄》下篇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就是指君子不同于他人的地方在于有一颗仁爱的心,狭义是对君子个人的道德规范要求,广义上指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友好与善意。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是实现区域发展平衡的全球化,此种理念体现在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资金援助和能力建设上,并非如外界所说中国是在转移过剩产能,而是出于友好去帮助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共享全球化成果,实现共同发展。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全球经济治理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641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