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24-06-17 07:03:52 669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审美教育是以提高审美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和要求来塑造自己,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放到更高的一个层面来理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培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不同情况,开展各式各样的美育活动。这里对实施审美教育进行了明确的要求。指出了审美教育的客体、价值、实践和途径。

语文教学,它不仅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同时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中渗透着审美意识的教育,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这个优势,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美、判断美、欣赏美,在审美享受中陶冶情操,获得知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内容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里含有丰富的能引起愉悦感的美的形象,它们有较强的感情特征。这无疑为我们的审美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带来巨大的优势。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我们要理解审美情感的获得是通过审美感受来实现的,审美感受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带有浓厚的感情因素。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课程内容的优势创设情景,用丰富的感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启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发挥课文中不同文学体裁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首先,从课文中所选的诗歌来看,它是文学的最早起源,是情感集中表现。朱光潜曾说诗是文学的精华,真正文学都必须有诗的特质。他指出,诗的意蕴是人生情趣外物意象的深刻交融,诗的境界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他说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情趣是感受来的,起于自我,可经历而不可描绘;意象是观照来的,起源于外物,有形象可描绘;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因此,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把握住作者在诗中的情趣-意象的关系,进行领悟、玩味,诱导学生在情趣-意象的交流中获得审美情感,培养审美能力。

其次,中学语文课文中的散文,它是内容、形式、语言和表现方法最灵活、最自由、最少有拘束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形散表现在章法上行文从容自如,意到笔随,如苏轼所说如行云流水所行于所当行,所止于不可止;在笔法上描写的题材十分灵活自由,如《土地》,以土地为线索,追溯了几千年人与土地的关系,又涉及到五洲四海对土地的依恋,纵线悠长,横面开阔;在文法上兼用多种表现手法,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时而描写,时而叙述,或夹叙夹议,或诗文交叉,甚至亦骈亦散,亦刚亦柔,变化多端而又运用自如。优秀的散文既有哲理的睿智,又有浓烈的诗情,既有斑澜的色彩,又有动人的音响。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饱含情感的审美形象,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思想驰骋古今,体验形象的审美情感,在玩索中把握散文的神聚这个线索、这个焦点。例如在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引导学生了解一系列的景的介绍,体验作者感情的流露,达到情景交融后,品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味,将登岳阳楼的极目所见、感怀而思的种种情景在一起,达到思想的升华,得到审美情感的体验,受到审美教育。

第三,在语文现行教材内容中,也有许多的中长篇小说精选章节或完整的短篇小说。作为小说,它是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或事件场面及具体环境的描写,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包含着许多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具有丰富积极的审美意义。学生对小说是感兴趣的,他们或多或少的通过对人物、环境、情节等美的形象的认识,得到美的感受,如对《景阳岗武松打虎》武松的崇拜,对《智取生辰纲》白胜挑酒上黄泥岗时所唱歌的领悟,对《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哀叹……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这些文学形象的可感性,使学生在欣赏中受到感情的陶冶,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第四,戏剧文学,它在一定时空限度内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有强烈而富有表现力的戏剧冲突,其人物语言富于动作化和性格化。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剧,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其根本性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如《雷雨》、《屈原》。而喜剧,一般以讽刺或嘲笑丑恶落后现象,从而肯定美好、进步的现实或理想为其主要内容。常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刻划和表现人物的喜剧性格,以引起读者发出不同含义的笑,在笑声中获得美感。例如我国戏剧《七品芝麻官》。正剧是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不受古典主义创作束缚,能够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抒发作者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在正剧中,读者也能体验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发挥作文优势,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作文实质上是学生感知美、发现美的基础上创造美的过程。把作文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地感受生活中美的形象,培养美感,利用创造性想象来创造美。而创造性想象是一种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刘勰《文心雕龙》)的浮想联翩的境地。创造性想象力又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语),是高素质劳动者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作文教学的优势,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想象力的训练,让学生在想象、创造中获得成就感、自信心。赞可夫指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有充分发挥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题目,例《时空穿梭之后》、《克隆技术的推广》、《公元3000年的人类生活》等,也可以让学生给课文故事续尾,或给开头编故事,或改写课文思想,更换叙述方法等等。通过办班报、校园文学报、黑板报等形式都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想象的灵感。

我们还应注意的是,创造性想象源于生活,学生每一篇作文的内容(包括材料及思想观点)都不可能脱离他们生活和学习情境,都来自于他们知识经验、思想感情的积累。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体验生活,对生活有真切感受。福楼拜也指出,写好,同时就是感受好、想好和说好。感受好,除了生动、具体的感知而外,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情感的积极的参与,真正在情感上有所触动,有所体验。这里所说的感受就是审美感受,它是以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审美属性和审美价值地感知,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所得,有感而发。我们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曹雪芹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自己家族的兴衰不可能写出文学巨著《红楼梦》,吴敬梓没有亲身所历所闻,也不可能推出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等。教师应要求学生关心生活,去观察生活,做关心生活的有心人。

()、增加教学内容,扩展学生审美范围

语文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计划精心组织的,由于受教学时数的限制,不可能囊括所有经典之作。那么,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以扩展学生审美范围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出处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例如教师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学生要了解鲁达怎样成为鲁智深、怎样被逼上梁山以及其性格发展的过程,对鲁智深这个审美对象有一个概括的感受,则就要通读《水浒传》,并且还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名著名篇介绍给学生,可以定时间在每周安排学生学习一首古诗,或介绍一部著作,这样一来,扩大了学生的审美范围,提高了文学修养,培养了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

另一方面,教师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欣赏课,如配乐诗欣赏、诗画欣赏、名歌名曲欣赏、电影名片欣赏等等,既可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欣赏课,又可开专题欣赏课。通过大量美的形象的集中表现,教授学生识别美的类型,提高审美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审美感受是以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力为前提基础的,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知,通常是对象的形体、色彩、线条引起主体视觉的反映,音响、节奏、旋律引起主体听觉的反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使学生依靠视听两器官来感受客观世界的美,以获得审美愉悦,使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600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