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经之源读史之本——《清漳书院留别条训》中的学习理念

2024-03-28 12:00:13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通经之源读史之本——《清漳书院留别条训》中的学习理念

章学诚(17381801年),字实斋,号少岩,清代史学家,梁启超称他为清代唯一之史学大师。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章学诚受聘于肥乡清漳书院担任讲席,同年因中道别去,为书院诸生胪列数条,写就《清漳书院留别条训》(以下简称《条训》),收录于《章学诚遗书》。

虽然章氏自谦学植疏芜,凡所指陈,率多浅近,但通读《条训》,可观其高识远见,谆谆于大义乃通经之源,古论乃读史之本,其中的学习理念颇值得研究。

求其根本,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凡天下事,俱当求其根本,得其本则功省而效多,失其本则功勤而效寡。治生以稼穑为本,为人以孝友为本,同样,学习与阅读也应当有所根本,不然泛滥无归,精力易竭。面临诸子百家、别派分源,章氏认为学问文章之本不外于十五经,即今世所传的十三经加上《大戴礼记》与《国语》。在寻求根本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章氏博学守约的辩证思维。首先划定的范围,即十五经,而后观,反复体贴,广泛涉猎,宜触类旁通,少或三数千篇,多至万有余篇,在泛览中窥风气、辨派别、通变化,摆脱局脊狭隘、孤陋寡闻。譬如必积高而后能兴云雨,水必积深而后能产蛟龙。但是在的基础上,又要再次返,损之又损,仔细揣摩三五百篇,不可漫无边际。渐次而下,治经为文,应该先掌握文字训诂的小学工夫,而小学工夫的培养首先需要识字。对于文字之学,《条训》中提出,研究义理须以《尔雅》为本;研究字形须以《说文解字》为本;研究音韵须以《广韵》为本。所谓六书明,则六经如指诸掌。可见,初学者入手处不可不小心谨慎,如果能遵循根本,则必然事半功倍。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通经之源读史之本——《清漳书院留别条训》中的学习理念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3141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