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解和把握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2024-01-17 19:11:00 555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科学理解和把握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从词义上理解就是要坚持系统思维和协调理念,使宏观政策统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和相互作用的系统。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宏观政策也是一个复杂体系,不同政策可能更加侧重于某一特定对象;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必须体现一致性,即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和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最终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但是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仍然需要克服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困难和挑战,这对宏观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宏观治理层面确保各类政策及其工具形成合力,最大程度提升宏观政策调控的整体效果,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需要统筹协调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把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意味着在出台经济、政治、社会等大类政策之前,要以是否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判断标准,进行综合性考量、全局性评估,防止各管一摊、相互掣肘,实现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比如,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有助于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对金融领域影子股东”“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查处力度,可以提高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推动我国金融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能够及时、充分地向市场传递政策意图,强化预期管理,增强信心和底气,进而与宏观调控政策同频共振,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总的来说,宏观政策出台要注意统筹兼顾多个领域和多重目标,避免顾此失彼,甚至相互对冲。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需要统筹协调大类政策中的分项政策。以经济政策为例,各种政策在政策目标、传导机制、作用时间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有时需要不同政策同向发力,强化政策效果,有时要求政策之间相互补位,缓解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一直是讨论的重点,并形成双松”“双紧”“一松一紧等不同组合的政策主张,以期实现相应的政策目标。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处于关键时期,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化债进度、补充银行资本、政府债券发行等方面,加强二者的配合,达到1+1>2的效果。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在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通过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金融监管,稳定金融体系,降低金融风险,对货币政策产生助力,确保多元政策形成积极合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科学理解和把握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1902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