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吾康:开启德国中国学研究先河

2024-01-09 07:03:52 67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傅吾康:开启德国中国学研究先河

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西学东渐深入人心。与之相反的,还有不为人熟知的中学西播,成为中国文化在异域文明新的参照系,推动形成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德国汉学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有一位在华工作生活13年,他就是为中国着迷的傅吾康。他率领的汉堡学派,开启德国中国学研究先河,让中学西播与时代同步,将德国的传统汉学推动到传统汉学与新兴中国学并驾齐驱的学术格局,成为海外汉学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流派。

(一)

傅吾康自小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父亲福兰阁在德国汉学界享有元老之誉,其多卷本《中华帝国史》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流传甚广的中国通史。傅吾康家里全是中文书籍、中式家具和精美工艺品,他也自然而然地选择汉学作为终生事业。在汉堡大学,傅吾康接受福兰阁高足颜复礼教授、中文口语老师商承祖的教导,学会了文言文、汉语口语和毛笔字。随后,他跟随著名汉学家、中国哲学史专家佛尔克进行专业学习,认识到中国古代思想的伟大。

1931年,傅吾康转到柏林的东方语言学院,次年通过文凭考试,随后转入柏林大学汉学系继续深造,接受古汉语语言和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系统训练。1935年,傅吾康回到汉堡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康有为及其学派的国家政治革新尝试》后来发表在《东方语言学院通讯》,荷兰莱顿大学的戴闻达教授亲自撰文书评,给年轻的傅吾康莫大的鞭策。这篇论文奠定了傅吾康在明清史研究中的地位。

博士毕业后,父亲交给傅吾康一项工作——用德语翻译胡适的一篇长文《说》,译文以《胡适关于儒的起源及其与孔子、老子的关系》为名发表在卫礼贤创办的《汉学特刊》,文中强调了胡适的观点:孔子不仅不是一个复辟的保守派,而是革新家。这直接影响了雅斯贝尔斯等德国哲学家。

正是由于傅吾康翻译的这篇文章,雅斯贝尔斯了解到孔子的主张,从而为他1949年提出著名的轴心时代观念提供了重要论据。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至前2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在北纬30度上下,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等。

(二)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傅吾康:开启德国中国学研究先河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1709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